心泉分享

英國大學開放日攻略

英國大學開放日攻略 每年6-7月、9-11月也是大學開放日的旺季,選大學不是只看大學排名、自己的成績、興趣及距離了嗎? 大學網頁已有不少資訊,為何要山長水遠去看大學的開放日?年青人就算去了開放日,只是聽入學講座及看看環境,真的有需要去嗎? 事實上不少學生在開放日真的只是被動地聆聽學系的介紹或四處逛逛,獲益未必最大。要善用開放日關鍵在於問問題,學生在出發前要先做好規劃,規劃自己會出席的入學講座、學系參觀、學生及教授的開答環節,要藉上述的機會多問問題。 若子女對不同學系也有興趣,如何鎖定心儀學系要花費不少心神。即時鎖定學系,要選擇合適的大學也不是易事,大家可找機會在網頁或講座內容外問問教授或學生: 😀課程內容 😆收生要求 若能問學生,更要把握機會了解同學對學系或大學生活的意見及他們在面試及撰寫個人陳述的經驗: 😊對學系及大學的意見 🙂就報讀課程的個人經驗 若學系提供了不同學位課程,不妨找找有否任教的教授及正就讀的學生,以了解課程的內容、收生或學生選擇此課程的考量是什麼。若學生是有特殊教育需要,也宜在開放日了解大學或學系如何支援這類同學。 這是年青人學習與生活3年的地方,是否喜歡學校的環境、附近的社區環境,也是選校的重要考量的因素。由於UCAS可報5個志願,建議年青人多看幾間大學,就算距離遠了一點,就當是去個小旅行吧! 最後提醒部份熱門的大學開放日的報名名額很快爆滿,不少大學也可事先登記加入開放日的mailing list,那就可收到最新最快的開放日資訊。 以下的網頁有不少建議給學生在開放日應做什麼,甚至就不同學科應要問哪些問題,大家也可從中取經。 參考網頁: https://www.ucas.com/applying/before-you-apply/what-and-where-to-study/university-open-days/preparing-for-a-university-open-day https://www.theuniguide.co.uk/advice/open-days https://www.unifrog.org/know-how/uk-university-open-day-checklist 精華版載於號角2025年10月號

心泉分享

《以英國公園設施進行感統訓練》I

《以英國公園設施進行感統訓練》I 有感統需要的孩子在英國是不容易有服務,就算見到職業治療師做評估,也很少會有訓練機會。香港及英國註冊職業治療師、皇家職業治療師學會會員林貝詩Joanne為英國心泉的家長預備了《以英國公園設施進行感統訓練》指引,以八部曲的形式,深入淺出介紹感覺統合的基礎知識、設計家居訓練的要訣及如何運用公園設施,邊玩邊提升感覺統合的能力。要以英國公園設施進行感統訓練,共有八部曲:(見圖1)第一部曲:信念第二部曲:「感知眼鏡」第三部曲:觀察及認識第四部曲:分析英國公園設施的感統元素第五部曲:定立目標和計劃第六部曲:實踐第七部曲:檢討第八部曲:調整目標和計劃求人不如求己,移英家長要多了解孩子感統上的需要,才能對症下藥。先介紹第一及二部曲:第一部曲:信念我們要有「如果有能力,孩子就會做好」這個信念,如果可以的話,小朋友一定會盡量做好自己和盡量去嘗試。但為什麼有時候他們做不到?一定有一些障礙妨礙了他們。 (見圖2)第二部曲:「感知眼鏡」我們要學習用一副「感知眼鏡」,以這角度去理解、去認識有什麼阻礙他們做不到,並且先要認識什麼是感統。大家可思考一下自己對於感統認識的狀況,不防打打分數,10分是很熟識,0分是完全不認識,然後記住今天的分數,將來再評分時,那怕是0.1分的進步,都是值得鼓勵的。家長要裝備自己,更多認識什麼是「感覺統合」,以能更好支援自己的孩子。

心泉分享

在英國工字不出頭??

上一期文章提到家長和子女要多探索英國的多元出路,不宜用香港對升學出路的一套照搬來英國。香港家長一聽到學徒計劃就會聯想到是被師傅剝削,從事辛苦得來又沒有前途的工作。但在英國的學徒計劃是為有志投身不同行業的人累積工作經驗及學歷的方法。學徒計劃涵蓋英國七成的行業,有超過1700個工種。年滿16歲或以上人士就可報讀學徒計劃,沒有年齡上限,但要留意申請人需在英國住滿3年。 學徒能同一時間工作賺取收入,而僱主亦會資助學費讓學徒攻讀指定的課程,學費全免,因此不少本地年青人會在GCSE後報讀學徒計劃,亦有考完A Level後報讀Degree Apprenticeship或其他雷同課程而非一般大學學位。好處除了是有工作收入,也可不用支付昂貴的大學學費,最重要是能拿取所需的工作經驗。 香港家長固有對學徒計劃的印象是低學歷、體力勞動型的工作,但英國要進入一些收入較高、要求高學歷的行業也可透過學徒計劃,例如投身法律專業是可透過不同學徒計劃入行。完成GCSE後,可報讀等同A Level的Level 3高級法律秘書課程Certificate/Diploma for Legal Secretaries或同為Level 3的律師助理學徒計劃Paralegal Apprenticeship。若已完成A Level或相關Level 3的課程,又可選擇 Level 4 Legal Technician Apprenticeship,或等同大學學歷 Chartered Legal Executive (Level 6)的學徒計劃或Level 7的Solicitor Apprenticeship。這些課程的收生難度不會容易過報讀A Level或大學課程。同時,有些技術性行業在英國的出路及社會地位,也不比其他專業為差。部份的學徒計劃可由Level 1或2的課程讀起,若GCSE英數不合格也可報讀,若GCSE成績較佳,就可由Level 3課程讀起。 由於是投身職埸,所花時間不短(2-6年),選擇學徒課程不是讀不到A Level或大學的選擇。選擇學徒課程是經心思熟慮,了解自己興趣、志向及能力、行業出路後,選擇工作經驗先行的學徒計劃。這個對香港年青人來說,在未成年或剛成年階段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是有一定難度。因此,及早做生涯規劃是有絕大幫助。以下的網址可給家長及年青人了解有關學徒計劃的資訊:https://www.gov.uk/apply-apprenticeshiphttps://www.ucas.com/apprenticeships/https://apprenticeshipguide.co.uk/https://www.amazingapprenticeships.com/ 同時,孩子是否了解自己的性向及能力也是重要,除了一些職業性向測試外,工作體驗也可刺激孩子思考自己的前路。香港的家長很多時以為工作體驗是為滿足英國大學報讀醫科或獸醫的收生要求,這項要求不是為儲時數,而是更著重增加年青人對行業的理解及反思自己是否適合投身該行業。選擇學徒課程和選擇報讀醫生、獸醫一樣,也是一個長期的投資,是要年青人下最大的決心投身一個行業。找工作體驗,不論是否受薪,也可增加年青人對行業的理解,也是求職過程的預習。暑假將至,家長可鼓勵子女踏出這一步,為自己計劃一下未來。 原文載於號角2025年5月號

心泉分享

跳出香港的升學出路框框

英國心泉的講座的主題除了精神健康、親子溝通外,另一主打題目是英國教育議題。這是家長最關心,也是報名反應最熱烈、參加者最踴躍問問題的講座。家長固然關心孩子的GCSE或GCSE後升讀A Level或college的安排,同時也非常著緊如何部署升讀大學。 大學學位看來是每個移英孩子的未來履歷不可或缺的部份,但這是必然的嗎? 我們是否仍固守香港升學出路的框框―公開試後升大學,最好能入讀「神科」,大學畢業後就投身社會從事文職及成為一個專業人士,那就生活無憂了。移英後,家長及年青人也離開了原本的舒適圈,進入英國這個陌生的國度。新的環境,我們是否也應順道打破這「框框」? 要了解英國的升學出路,家長及學生不能期望學校太多。思考前路不是在選大學時才思量,而是更早開始的探索旅程。這兒期望孩子主動為自己的未來找尋答案,如上網尋找資料、參觀大學及College、參與工作體驗,甚至鼓勵孩子先來個GAP YEAR 工作一段時間才決定升學方向。 事實上英國行業種類也比香港多,如動物護理、能源、環境、科學範疇的工種繁多,家長會否只一心期望孩子就讀醫療專業、法律等香港人心目中的「神科」,一開始就否定子女探索不同行業的念頭? 要更多了解英國的出路,家長及年青人可透過英國政府的NATIONAL CAREER SERVICE網址了解英國的就業出路,網頁中有15個行業範疇,共700多個工種的資料介紹,也包括所需資歷、進修途徑及晉升機會。 英國高收入的行業與香港不盡相同,究竟哪一行業收入較有保障,實在不宜用香港的一套放於英國。如英國高收入的行業有不少是與鐵路及其他交通工具有關,包括鐵路維修。要了解各行業的待遇,NATIOANL CAREER SERVICE也提供了各行業的收入分佈,可供我們參考。 加上英國升學途徑比香港多元,不同行業起步資歷不一定是從大學學位,英國的學徒計劃不單是有維修、建築等行業,也包括資訊科技、醫療、法律等行業。要入行及取得專業資格,可透過LEVEL4-6的Higher Apprenticeship或Degree Apprenticeship或雷同課程,取得和學術型大學畢業的同等資歷。(這個在下一期文章再詳述) 最後,筆者在開學初參加孩子學校有關升學出路的講座時,負責老師的開場白是希望同學能想清楚哪一個系是自己想讀,哪一個行業是自己想投身的,而不是家長期望孩子入讀的學系及所做的行業。 移英家長期望孩子在此地享有自由的空間,那就由他們自由探索前路開始吧! 原文載於號角2025年4月號

心泉分享

英國心泉正式推出資助輔導/治療服務

多謝大家的耐心等候,英國心泉正式推出資助輔導/治療服務! 移英香港孩子們可獲得遠低於市價的廣東話專業情緒支援和治療,不足之數由心泉以儲備支付。我們同時推出”心泉同行”全額資助輔導/治療服務,支援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孩子。

心泉分享

了解港英家庭的精神健康問卷調查

了解港英家庭的精神健康問卷調查 英國心泉正進行一份問卷調查,了解港英家庭的精神健康。各位曾經報名參加心泉活動的十六歲以上人士,這兩天內會收到問卷,請大家幫忙作答🙏,好讓我們能夠據此向英國政府推動政策並爭取資源,也有幫助我們計劃符合大家需要的活動。問卷不記名,結果作內部使用。

心泉分享

人生有時候,真的說變就變。那怎麼辦呢?

人生有時候,真的說變就變。那怎麼辦呢? 生活裡的不確定越來越多,變化來得快又沒預警,有時候真的會讓人心煩、焦慮,甚至晚上睡不好、吃不下東西。其實,會有這樣的反應一點都不奇怪。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習慣「掌控感」。當事情突然失去掌握,我們的身心自然就會緊繃、抗拒,甚至感到害怕。 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腦袋停不下來,總是想著最壞的情況很容易煩躁、沒耐心睡不好、吃不下身體怪怪的,卻也說不上為什麼這些,其實都是壓力在提醒你:「我撐得有點辛苦了。」 沒有人能完全不受變動影響。但我們可以嘗試調整一下呼吸、讓自己慢下來,去做一些能讓自己稍微安心的事:好好睡一覺、去曬個太陽、找個人傾下、寫下你的情緒,聽首喜歡的歌。這些看似小小的事,卻可能是撐過低潮的重要支撐。 不過,如果你覺得這樣的狀況已經困擾你很久,甚至影響到工作、生活,那就不要一個人硬撐,去找人/專業人士傾吓。 我們都一樣,在學著面對那些「不確定」和「不安」。但你不是孤單的。

心泉分享

Nomis 在牛津市完成了 10K 跑步,為「英國心泉」籌款。

Nomis 在牛津市完成了 10K 跑步,為「英國心泉」籌款。 23 度曬住跑,為英國心泉籌得£650,離目標£800不遠。若有朋友仍想捐款,支持英國心泉,可捐款至 https://gofund.me/037347ae。 多謝Nomis 與心泉同行,付出汗水;也多謝支持Nomis的朋友,齊齊關心移英港童的精神健康。 若大家有興趣為英國心泉籌款,可電郵 contact@hongkongwell.uk 或PM我們。

心泉分享

Shall we talk?

Shall we talk? 最近英國心泉舉辦了一場有關移英年青人精神健康的講座,造就了一次年青人與家長對話的機會。就孩子的學校生活,年青人和家長最多聽到或說過的依次為(1)你仲唔努力啲,點追呀;(2) 你要多啲同本地同學玩; (3) 你要俾心機啲讀,我係為左你先移民。

en_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