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校園欺凌問題Q&A- 如何問孩子及紀錄事件💕 懷疑孩子在學校受欺凌,爸爸媽媽要「望聞問切」,「望」完、「聞」完, 要到戲肉「問」同「切」。 若相信孩子受欺凌,家長要保持冷靜及耐心等待 (Calm)
💞 英國校園欺凌問題Q&A- 如何問孩子及紀錄事件💕 懷疑孩子在學校受欺凌,爸爸媽媽要「望聞問切」,「望」完、「聞」完, 要到戲肉「問」同「切」。 若相信孩子受欺凌,家長要保持冷靜及耐心等待 (Calm)
牛津郡15-18歲BNO VISA 移居的香港年青人及家長升學就業支援 Oxfordshire County Council為居住於牛津郡15-18歲BNO VISA 移居的香港年青人及家長提供升學就業支援,讓孩子在新的環境找到自己的路向。
🔍英國校園欺凌問題Q&A-如何觀察孩子是否有被欺凌?🔎 孩子放學返黎嬲爆爆?好唔開心? 擔心孩子係學校俾人蝦又唔講你知?爸爸媽媽要點樣「望聞問切」? 今日先睇點「望」同「聞」。
🧡英國校園欺凌問題Q&A-如何分辨是同學間開玩笑、玩要或是欺凌行為?💜 究竟點先叫欺凌,係講笑定係蝦人? 係孩子臉皮薄定係真係來者不善? 點樣分??????
GCSE的選科迷思 英國心泉舉辦了多次有關GCSE 及16+出路的講座,家長的提問反映大家對英國的學制有不少的迷思,由此期開始,筆者和會大家逐一「解迷」。 第一個迷思是GCSE選修傳統學術科目才是正路,非大路的科目不利升學。 相對香港的DSE只有23科,英國的GCSE有超過60科之多,加上各類職業導向的Technical Award的課程包括護理、工程、體育等,實在是花多眼亂。不少學校可讓學生選修較多的科目及要求包含數理、人文、技能、語言的學科,目的是要建立學生有多面的知識基礎及訓練不同能力。然而面對選科,不少香港來的家長及學生仍只集中考慮大家熟悉的科目或所謂大路的科目,理科最好讀齊物理、化學及生物,還有就是商業、經濟、地理等。對一些所謂冷門一點的GCSE學科如舞蹈、戲劇、電影研究、媒體研究等或Technical Award課程就因為(i) 不清楚課程內容及評分標準及(ii)擔心將來選不到科及而不考慮。 (i) 課程內容及評分標準要了解課程內容,只要上網就會找到各課程的相關資料,包括課程大綱、歷屆試題、評分標準及考試報告。只要多做點資料搜集,其實就會清楚課目的要求。為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單就是Art & Design範疇,已拆開了6個科目包括: Art, Craft and Design、 Fine Art、Graphic Communication、Textile Design、Three-dimensional Design、Photography、Critical and Contextual Studies。同時由於不同考試局每科的評核方式、課程內容及選修單元也各有不同,如考試局PEARSON 開設的GCSE History課程,學校可選開美國、二戰時期德國、俄國或毛澤東時期的歷史單元,家長及學生要在學校網頁了解學校所開的科目及選修單元是什麼,以求找到切合自己能力及興趣的科目。 (ii) 擔心將來選不到科其實要升讀A-Level或等同A-Level的技能及職業導向課程即 BTEC Level 3或T- Level的課程,不是所有科目也要求之前曾在GCSE選修相關科目,如在A-level中相當受學生歡迎的心理學科,即使GCSE也有相關科目,大都學校更會看重學生在GCSE英文及數學科的成績而決定是否讓學生修讀。若子女對部份行業有濃厚興趣,升學就業路人人有不同。不少學校除了開設GCSE課程外,也會開辦一些等同一科GCSE的課程Technical Award(Level 1/2)的課程。不少專業如醫療、工程等皆設有Advanced apprenticeships (Level 3)、Higher Apprenticeships(Level 4 &5)及Degree Apprenticeships(Level 6),從而取得所須的專業資格。如能透過修讀Technical Award的課程,子女能早日找到自己事業發展的方向,可更有助子女規劃自己的未來。 協助子女選科,要先了解英國的學制,更要拋開香港一貫的選科及升學套路,與子女有商有量。最後推介兩個筆者最常用的網站,以讓大家更多了解英國的升學就業情況: BBC Bitesize Careers Careerpilot 原文載於號角2024 12月號
如何明智選擇GCSE的科目 近月有不少朋友的孩子也在選科中,朋友會問有這麼多科目選擇,應要怎樣選才是明智之舉?在Year 10-11,修讀10科或以上大有人在,部份學校還會提供GCSE、BTEC、Technical Award等不同的選擇。 朋友A說除了數學、科學或傳統大家認識的科目如歷史、地理等,其他也不認識,也一定不會贊成孩子讀BTEC、Technical Award的課程,因為不希望孩子修讀一些職業導向的課程,認為這無助升學。 事實是香港家長要摒棄在香港只讀學術性科目,大部份學生只選讀理科、文科或商科的固有概念。英國不少學校也要求學生在以下四大範疇中各自選修最少一科,包括(1)外語;(2)人文學科如歷史、地理;(3)藝術學科如美術、戲劇,部份學校會有媒體研究(Media studies)或電影研究(Film studies)等;(4)科技學科如體育、工程、電子等,其中藝術及科技科目有不少學校就是開BTEC或Technical Award的課程。首先BTEC及Technical Award的科目也是等同GCSE,課程內容及評核要求或會有所不同,部份學校的A-Level課程會同時有A-Level及BTEC 的科目可供選擇,而College就會有更多不同的課程可供選擇。A-level的課程已有近百,BTEC Level 3的課程就更多,學生升學的選擇多的是。 不少A-Level或BTEC課程根本沒有要求學生曾修讀相關的科目如極受學生歡迎的心理學就正是一例,因此GCSE的選科未必與A-Level/BTEC Level 3選科相關。當然也有些A-Level/BTEC Level 3科目是要求學生曾修讀相關的課程。在選科前可請孩子到不同學校的Sixth form/ 16+ College網頁了解學校所提供的課程及有否要求GCSE曾修讀的科目。 朋友B說不清楚孩子的能力及性向,不知從何入手引導孩子。 家長要好好利用家長晚會了解孩子學習上的強弱項及上堂表現,事前和孩子討論選擇約見老師的名單,除主科外,有興趣或有猶疑應否選修的科目就要努力約見了。之後請孩子考慮能力、成績、興趣、功課量等選科。英文尚待進步的孩子,可考慮選較少以長文形成作答的科目,多考慮以考核計算及技能為主的科目。若移英時已要入讀Year 10或11,孩子選科的選擇或會較少。有學生會在入學初期被要求修讀Double Science,但稍後時間可按成績表現向校方申請修讀Triple Science。有校方會要求學生減修科目,以能有較多時間處理英文及數學科,家長及孩子或會擔心影響未來升學的選科,但正如前文所指A-Level的選擇未必與GCSE相同,部份科目如Business會更重視學生的英文及數學水平而非有否修讀雷同的GCSE課程。不少孩子會猶疑如何選擇外語,部份學校會建議孩子報考中文而非其他外語,一來是成績的考量,但也是考慮學生是否有足夠時間應對其他科目的學習。 最後,每次我也會語重心長請我的朋友務必不要對孩子說應選什麼,不應選什麼,因為2年多後那張成績單是孩子的,不是父母的,因此不要幫孩子做決定。做父母的任務是啟發孩子探問自己的能力、興趣、想望,鼓勵孩子善用修讀不同科目的機會擴闊知識領域,學習不同思考方式,那才長遠有利孩子的學習。 (原文刊登於 #英國號角 2024 五月號)
英國心泉免費輔導服務提前完結 由政府資助的英國心泉免費輔導服務已經提前完結。 首先是需求眾多,過去一年我們協助了265個家庭、為超過100 個孩子進行精神健康分流評估及為當中有需要的提供短期健康心理輔導。 更重要的是英國政府因為財政緊絀,已決定不再撥款予專為香港、烏克蘭和阿富汗難民而設的「兒童及青少年安置基金」,英國心泉的輔導服務失去主要資助來源。 但是獅子山精神不許我們放棄,我們決定用”穀種”繼續支援有需要的香港家庭,詳情如下: 在沒有政府資助下,挑戰重重,新計劃詳情會儘快宣布。由於我們需時處理各種行政安排,現須暫停新的評估及輔導個案,但諮詢服務不變,有需要的家長及青少年可填兒童情緒支援服務表格。 愛心無限,穀種有限,歡迎捐助支持英國心泉的工作。https://hongkongwell.uk/zh/support-us/
如何爭取英國校方的SEN支援? 按英國的特殊教育需要及殘疾學童處理指引(SEND Code-of-practice),特殊教育需要分類上和香港是大同小異。但英國會較詳細評估學童的需要,如香港在評估學習能力時多只會評估智力及讀寫能力,但英國不單會看學術表現,也會著重分析學生各方面能力如理財、自理、獨立生活的能力等。 不少香港家長會期望英國學校可提供如香港學校的一站式服務,如社交小組、言語治療等服務,但這正正是英國與香港照應SEN學童需要其一大落差所在。香港會較重視課後的訓練,政府會撥資源給學校,讓學校購買不同的外購服務補足孩子的不足。但英國強調的是尊重不同的差異,對SEN學童在課室的行為表現會有較大的包容度,在課程上、學習要求上有也較多調適的空間。英國特殊教育需要支援的理念是尊重孩子的個性及差異,透過學校、社會的共融氣氛為孩子營造合適成長的環境以發揮其所長。 學校及地方教育部門會分不同階段辨識、評估學生的需要及提供支援。第一部份是校本階段,由學校負責辨識及提供特殊教育需要的支援(SEN support)。第二部份是申請「教育、健康及照顧」計劃的階段(EHCP),由當地教育部門(Local Education Authority)負責,若校本支援不足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學校可轉介學生申請EHCP,而家長亦可自行申請。 但不論那一階段,學校在評估、制定及提供支援上,也有不可或缺的角色。英國與香港主流學校一樣也會按學生的需要程度劃分支援級別。香港學校是分3個層階,取得第三層支援的學童,學校會為其設定個別學習計劃(IEP),全校計,只有幾位同學可取得此級別的支援,但在英國學校擁有個別學習計劃的學童人數會多很多。要讓學校了解子女的需要從而設定個別學習計劃,除了要提供相關報告外,家長要先了解孩子的需要及所面對的困難,與及以下程序,與學校保持溝通。 首先學校需要一段時間觀察學童的表現。老師須定期檢視所有學生的進度,為協助每一學生達至其應有的水平,老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支援,而對孩子所作的課堂支援方案及成效也需被妥善記錄。家長可利用家長會向班主任、科任老師查詢他們對孩子學習進度的分析、要求老師就孩子的特殊教育需要提供課堂支援,亦可了解老師曾作支援的方法及成效。 根據SEND Code-of-practice,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及採用“評估-計劃-執行-檢討”流程後,若支援效果未如理想,家長可要求校方給予更多支援。校內負責統籌特殊教育需要支援的SENCO要負責評估學生的需要,也要將學生登記入「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名冊」(SEN Register)。 當決定制定個別學習計劃時,相關老師及家長皆可參與,就IEP提供意見。IEP應要仔細設定具體目標、達成目標的方法、監督及檢討的方法。個別學習計劃通常會有數個短期目標,按學生的個別需要聚焦於不同範疇如(1) 課程如讀寫能力、數學計算能力(2) 課堂投入 (3)社交情緒等,提出在課堂、小組甚或個別的支援方案。家長/照顧者應要求取得個別學習計劃的副本存檔備用。 如果學生的進度仍和計劃有差異,SENCO應要尋求學校的跨專業特殊教育支援團隊的意見。如果決定外來機構的協助是對孩子有益,校方需取得家長同意作有關轉介,又或要考慮是否需要申請EHCP了。 英國心泉所接觸的SEN家長不時表示部份學校在執行指引上有所落差,部份學校或會較少主動與家長交代及溝通。要保障孩子的福祉,家長先要知己知彼,主動與校方聯繫。要了解更多申請SEN支援的程序,可參閱心泉的網 https://hongkongwell.uk/sen/。 文章原刊於英國號角2023年4月號
今日年廿九,祝願大家新一年平安順利。 新的一年,關心自己、家人的生活適應外,也可關心社區內有需要的社群。 英國有不少食物銀行,但食物種類會較少顧及不同飲食文化族群的需要,Migration Yorkshire剛呼籲在Leeds的香港人捐贈食物到食物銀行。 非居住於Leeds的朋友,可到英國最大型食物銀行網絡 The Trussell Trust 的網頁尋找居所附近的食物銀行,有需要的朋友可申領食物包,有餘力的朋友亦可捐助食物及報名做義工。
孩子自殘怎麼辦? 2023年尋求英國心泉服務的家庭中有18%的孩子有自殘或自殺想法,父母、親朋、我們也為孩子每一道傷痕而感心痛。 自殘是指某人故意傷害自己來應對嚴重的情緒困擾。孩子會使用自殘的方法處理及表達情緒,也藉此紓緩壓力,以分散自己注意力,令自己短時間內不用聚焦於痛苦的感覺與經歷。 坊間對自殘有不少誤解:有人以為自殘多是發生在女孩身上,但其實這沒有性別差異,只是使用的方式或有所不同。有人會認為這是孩子引人注意的行為表現,直接談論會鼓勵更多傷害自己的行為,而採取避免談及的態度,這只會令他們覺得不被愛護。有人認為青少年自殘行為是受朋輩影響,只要遠離那些“壞朋友”孩子就不會有樣學樣,但自殘行為的根源是已超出負荷的不安情緒,因此在孩子面前怪罪她/他的朋友,只會令他們覺得不被理解。 當孩子看起來情緒低落或沮喪或常表現憤怒,家長要多留意他們的身體會否有來歷不明的割傷、瘀傷等,又或他們會否經常把身體遮蓋或找借口逃避上體育課等。事實上,當發現孩子有自殘的行為,父母的反應對孩子是否願意正視行為背後的情緒警號尤其關鍵。責備只會令他們更覺得情緒需要不被明白,加重他們的不安與無力感,也損害了親子間的互信關係。 部份自殘的孩子覺得他們已無力掌控自己的生活,傷害自己成了唯一應對情緒困擾的方法,因此如何協助孩子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是非常重要。請孩子細想是什麼情況下引發自殘的衝動,自殘時的感受、以及和孩子一起發掘有甚麼方法可紓緩這些感受,這能幫助孩子感到更能掌控自己的情況。當孩子產生自殘念頭,甚至有具體傷害自己的行為時,不少家長會心急想尋根究底,但在情緒低谷中有多少孩子能從痛苦的漩渦中思考前因後果? 家長當下能做的事是陪伴孩子,並提醒孩子使用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法抒發負面的情緒以轉移注意力,例如鼓勵孩子整理物件、出外散步、看看動漫……英國心泉義工翻譯了Young Minds給家長應對子自殘的指引 ,家長可細閱各種的貼士。家長常問我們的義務社工就子女自殘問題見家庭醫生,醫生是否受理?又或子女拒絕見醫生又怎辦? 就我們的經驗,家庭醫生會和父母討論情況,邀請子女傾談,也會告訴家長及子女各種可行方案。情況危急時,家庭醫生多會建議家長帶子女到急症室,或轉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CAMHS)作相關評估,又或交由精神健康危機處理專隊跟進(Crisis Team)。家長又會問當見子女在家情緒非常波動時又怎辦?每個區NHS緊急精神健康熱線也是24小時服務,不少區份更有專為兒童而設的專線,家長可到 NHS Where to get urgent help for mental health 網頁搜尋。日間亦可聯絡家庭醫生作緊急會診。當然若情況緊急,家長要立即致電111/999求助。 自殘的孩子是受重傷的孩子,他們和你一樣也對自殘行為感到困惑或害怕,所以只要家長能聆聽及了解他們的感受,給予支持及尋找專業支援,孩子最終會發現傷害自己不是唯一應對情緒困擾的方法,一步一步走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