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分享

我一個女人仔….. 可以做到乜?

我一個女人仔….. 可以做到乜? 媽媽K未移英前是學校社工,如今做「媽媽更」— 工廠、食肆…什麼工種也好,可準時接送子女,交通時間短就是一份好工。流水作業的日子中,開始問為何會離那個喜歡的「自己」越來越遠?來到英國究竟是為生存還是生活? 然後知道有一班儍人組織了英國心泉。

走出社交孤立 (6): 固本方可培元秘訣

心理健康狀況會導致人們自我孤立,使孤獨感長期存在。對於許多認知、情緒和精神疾病,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你最好盡量了解你的病情和可行的治療方案。然而,一些步驟仍然可以改善你的整體心理健康。

活躍點:無論任何年紀,體能活動都可以幫助你應對焦慮和抑鬱等狀況,還可以提高你的自尊和減輕壓力。你不一定要去健身室,做任何對你最有吸引力的鍛煉即可。如果你想有人陪伴,這裡有很多活動,包括隊際運動、騎單車和慢跑,都提供了社交互動的機會。可以到https://www.meetup.com上找找。

(more…)

走出社交孤立 (5): 社交疲勞

有些人感到左右為難:社交讓他們感到精疲力竭,但沒有社交會增加他們的孤獨感。如果你性格內向,或者患有影響你精力水平的疾病(例如抑鬱症),便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以下提示可能會很有用:

在你作承諾之前要三思:注意你的精力水平,不要在行事曆上填滿社交活動,搞得自己過度勞累。如果你拒絕朋友的邀請,請提出反建議,以便大家在另一天見面。

(more…)

走出社交孤立 (4): 傾偈技巧

你可能認識一個社交達人,當與完全陌生的人聊天時,他們毫不猶豫或尷尬。對於這些人來說,輕鬆的社交互動似乎很自然,其實你也可以培養自己的對話技巧。通過這樣做,你會感到更加自信,在看似不可能的情況下結識新朋友的機會也會增加。

進行觀察:不要給自己施加壓力,讓自己說出深刻或詼諧的話,只需觀察周圍的環境並尋找可以開展一場小小對話的對象即可。如果你參加一場宴會,你可以對食物、裝飾、音樂或場合發表評論。試試做出正面的評論,而不是抱怨。

(more…)

走出社交孤立 (3): 克服社恐

你的自我感覺會大大影響你與他人的溝通和聯繫方式。如果你認為自己很沉悶、很奇怪或者很麻煩,你可能會不太願意伸出援手。害羞和社交焦慮會導致孤立感,那會加劇你的不安全感。以下幾點要謹記:

  • 其他人在社交場合也會感到緊張和尷尬:即使某些人看來自信且外向,他們也很有可能懷疑自我。記住,有些人只是更善於隱藏自己的不安全感。
  • 你不需要完美:也許你有時會結結巴巴,有時會心不在焉。每個人都有”怪癖”,有些人可能會因此覺得你可愛。還有,要知道人們往往比你想像的要寬容得多。你可能會花很多時間思考自己的錯誤,但其他人可能根本不在意。
  • 你的內心獨白不一定反映現實:也許你給自己貼上「無用」或「愚蠢」的標籤,也許你認為人們會因為你的缺點而不想和你一起外出遊玩。花一點時間挑戰這些假設,並通過積極的自言自語來反駁它們。
(more…)

走出社交孤立 (2): 建立朋友圈

秘訣1:擴大你的社交網絡

無論你是剛剛搬家還是只是感到缺乏社會支持,建立新的聯繫都可以幫助你克服孤獨感。以下是得到新朋友和熟人的一些方法:

加入符合你興趣的團體:如果你喜歡戶外活動,可以找當地的遠足或觀鳥團體加入。喜歡待在室內嗎?可以找讀書會、電子遊戲小組或手工團體。你會很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的人。https://www.meetup.com 是其中一個資訊平台,輸入地區名稱就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找到不同的實體及網上活動。

報讀社區大學課程或ESOL課程:課程可以讓你學習新技能,同時結交新朋友。宜考慮能促進社交互動的課程,例如英語、外語、戲劇或舞蹈課程。

(more…)

走出社交孤立 (1): 認識孤獨感

即使我們不常提起,孤獨感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移民到英國後的日子。沒有了香港的家人及朋友在身邊,甚至有些家庭是爸爸或媽媽先帶子女來英國,要獨力支撐在英國的一切∘
要與本地人建立關係,說易行難。英文程度、性格故然會影響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但移英家庭還面對不懂駕駛,因照顧子女而由變成全職爸爸或媽媽,生活圈子比在香港時大幅收窄。

(more…)

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Chinese version Only)

即使我們不常提起,孤獨感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移民到英國後的日子。沒有了香港的家人及朋友在身邊,甚至有些家庭是爸爸或媽媽先帶子女來英國,要獨力支撐在英國的一切。
要與本地人建立關係,說易行難。英文程度、性格故然會影響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但移英家庭還面對不懂駕駛,因照顧子女而由變成全職爸爸或媽媽,生活圈子比在香港時大幅收窄。

(more…)
心泉分享

唔見左「自己」?!

唔見左「自己」?! 爸爸、媽媽,你喜歡在英國的自己嗎? 你享受做全職媽媽、爸爸嗎? 享受副業返工,正職湊仔的生涯嗎?對好多移英爸爸媽媽來說,由雙職爸媽,甚至是職場強人的身份,變成一位初到貴境的「荒失失奇兵」。廚房爐頭出火的同時你的頭頂出煙,撞板成日常,考車考到懷疑人生,工種、待遇及社會地位不如以往,一切種種也令你反問往昔的「自己」去了哪兒? 如何令「自己」繼續存在? 你對家庭作出的犧牲,你的伴侶與子女心裡明白,但他們也和你一樣,各有離別傷痛之處及犧牲,不要比較自己和家人犧牲的多少。事實上,牛津大學於2021年就有關BNO持有人移英意向的研究中,為子女未來(80%)是眾多個人因素中之第一位。香港家庭移民絕大部份理由是為子女,但同時該研究顯示法治表現、福利、安全等也是香港人移民的重要考慮,所以也請找自己移居的理由及移民對你個人所帶來的好處。 部分孩子來到英國會懷疑自己學術能力,會擔心自己被同學比下去。同樣,爸爸媽媽,你也許正經歷懷疑自己能力及價值的時候,過往你的價值可能來自工作的業績如升職、加薪。請思考一下移民頭幾年,你最重要的「業績」應是什麼?為自己訂下切實適應的目標,逐步實現,你會更多發現自己從未開發的小宇宙。 要善待「自己」,要多照顧自己的需要: 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 請給自己休息放空的時間,好好欣賞這一刻的「自己」。 移英這段日子,你見過最沮喪、最彷徨、最無助的自己,甚至非常討厭這個「自己」。但爸爸媽媽們,請用另一個角度看,移英的決定其實要有很大的勇氣,才能跳出舒適圈。移英後種種的困難,其實也是因為你變得更堅毅、更有耐性才會慢慢處理完成。 請好好擁抱這個比你想像更堅強的「自己」。

心泉分享

香港假期後症侯群

香港假期後症侯群 今年暑假不少移英家庭回港探望家人,你會否是其中一員? 然而回來後,你是否有以下情況: 感到焦慮、感到沒有動力、比平常煩躁、感到壓力、感到沮喪,甚至失眠,反覆思念家人,質疑自己移民的決定,對前路再一次感到迷惘。 若這是你的寫照,這很大可能是Post-holiday blues(假期後症候群),由方便、喧鬧的香港返回英國,假期後的孤單感與空虛感令你很感折磨。一般情況下,這種憂愁感覺會持續一段短時間。但這種感覺不會自動消失,那我們可以如何處理? 若情況是發生在孩子身上,上述的建議也可套用在孩子身上。但他們未必懂得表達,情緒往往化成行為—抗拒返學,爸爸媽媽要望聞問切,與孩子一起走入冒險森林。 告訴自己、告訴孩子「說了再見,約定再見,就會再見」,在下次與香港親友見面前,好好保重。

zh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