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 Sir為香港註冊教師,十年資助中學教學經驗,並曾任訓導老師多年,目前已成為英
國的註冊教師,於英國中學任教至今已一年。他早前出席心泉分享講座,向家長介紹港英兩地學校文化之別。節錄如下:
1. 學習模式
問:學生只會與自己同班同學上課嗎?
香港:學生普遍只會與同班同學一起上課。
英國:學校普遍不希望學生在數個學年間只認識同班同學,因此學生上不同科目時,有機會與其他班別的同學一起混合上課。
問:只有老師到課室向學生授課?
香港:除非特別科目如體育或美術堂,每個班別都有固定課室,通常都是由老師走到班房向學生授課,學生在上課時間不會離開課室。
英國:所有課堂都是流動(Flowing)的,即學生要自行到老師的課室上課,而且每個課室的位置都不相同,如學生有特別需要,例如患深近視而要求坐較前的位置,校方未必能夠保證配合到所有學生或家長的需求,因此事前最好先和校方溝通。
問:老師在教學以外會提供其他支援嗎?
香港:科任老師除了教書外,有時候也會處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行為問題。
英國:採取專科專教模式,另外,老師雖也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但涉及的程度較低,基本上老師不會處理一般學業以外的問題,因為校方會聘請專門處理該類問題的老師。
問:上課模式較為互動?
香港:上課模式普遍由老師講解課本內容,學生細心聆聽,汲取知識。
英國:採取互動教學模式,容許學生隨時在課室走動,到不同角落尋找資料,然後進行討論,最後向全班匯報。例如有任教地理的老師,會讓學生到操場研究他人遺留下來的垃圾。
問:學生會有教科書嗎?
香港:每個科目都有教科書,即使錯過老師的講解,也可自行翻閱書本。
英國:學生沒有教科書,校方比較重視課室屏幕所顯示的教材。英國學生自小養成把老師講解記錄下來的習慣。對於聆聽英文能力較弱的香港學童而言,這種學習模式較難適應。
問:學枚的功課繁重嗎?
香港:學生普遍功課繁重,無暇玩樂。
英國:老師很少給予學生功課,家長對於這種教育文化,在心態上必須有所調節。
錄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DWTeQBUek&t=621s
2. 課堂環境及考試成績評估
學生只會與自己同班同學上課嗎?
香港:中學是有分三個級別(Banding),每間學校學生的學習水平相對接近,老師毋須遷就進度落後的學生而影響整體的教學進度。
英國:學校沒有分級別,基本上是以學生居所與學校之間的距離作收生標準,即住得越近,入讀心儀的學校機會越大。不過,這種收生方式會導致班房內的學生的學習能力良莠不齊。
上課時班房寧靜嗎?
香港:學生自小被訓練安靜上堂,專心聆聽老師授課,偶然有一至兩位同學在房室作騷擾行為,老師都能輕易控制。
英國:每個同學的學習水平差距甚大,課室有機會出現嘈吵的情況,學生要適應與不同學習水平的同學一起上課,需要很大耐性。即使家長向校方投訴,老師也未必能保證課堂安靜順暢。
如上課情況惡劣,學校會有支援嗎?
英國:在特別情況下,校方會安排教學助理進入班房協助個別有需要的學生。若果情況持續惡劣,老師也不能控制,個別學生可能會被要求離開班房,不過出現的情況罕見。
學生會有成績排名嗎?
香港:校方會依據每個學生的考試成績平均分列出名次。
英國:沒有平均分概念,即不會有成績排名,但每個科目仍會有成績分數。
成績不達標,學生會否留級?
香港:如學生追不上教學進度,成績不達標,可能會被要求留級。
英國:由於沒有平均分概念,便沒有不及格的情況,學生也不會留級,只能升班。如果有學生追不上學習進度,校方會安排相關職員處理他們的情況。
如何發放成績?
香港:一般都經過考試得出成績。
英國:學校對於學生考試不如香港嚴謹,例如學生完成測驗後,可隨意拿書本來閱讀,不會視作「出貓」。老師會根據學生該次的評核成績給予3種評價,依次為優(Exceling)、良(Achieving)及可待(Aspiring),可視作為「拉Curve」。
高中學生的預計成績(Predicted Grade)是甚麼?很重要嗎?
英國:高中學生即將進入GCSE及GCEAL課程,他們在每次的考評後,便會得到一個「預計成績(Predicated Grade)」,這對學生非常重要,尤其他們將來需要用這個成績來首報大學。「預計成績」是根據學生在該次考核與上一次的成績作比較後達到的水平,例如上次的預計成績為7,今次的預計成績為5,意味學生在退步,會得到可待(Aspiring)的評價。
成績以外還有其他評價嗎?
香港:學生會有一個整體的操行分。
英國:除成績以外,每科老師也會給予學生操行分,讓家長知道子女在每個科
錄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rSXpjS_PwA
3. 如何與學校溝通
如何跟學校溝通?
香港:學生發生問題,家長首先會找班主任,其次會找社工處理。
英國:學校的學生人數比香港多,分分鐘超過兩千名,如果沒有依足學校程序,家長很難找到適合的教職員去回應自己的問題。
有問題要找學校哪個部門?
英國:大部分學校設有Pastoral Care Team,其職能主要是全面照顧學生的福祉,類近香港學校的訓輔團隊,通常每級別至少有兩位,包括Inclusion Manager(IM)及Head of Year(HoY)。如老師在課堂上遇到學生有行為問題,一般會轉介予Pastoral Care Team處理,因為他們最清楚及能夠掌握學生的核心問題。此外,一般中學會安排Inclusion Manager及Head of Year陪伴學生由yr 8至yr 11之間的4年學涯,讓他們更清楚每位學生的需要。當家長有任何關於子女在校內的學業、行為或情緒問題,最好直接聯絡Pastoral Care Team。
訓輔模式是怎樣的?
香港:學校強調團體性,對問題學生大多採用硬性手法處理,要求同學必須跟足學校指示,否則會有懲罰。
英國:校方多用軟性方式解決特殊學生的問題,嘗試深入了解學生的狀況和需要,在某些情況下會軟硬兼施,但硬的程度不及香港,因此較易為學生及家長接受。
有沒有班主任?
香港:每班都有班主任,處理該班學生的問題。
英國:中學有類似班主任的老師一直陪伴學生多年,稱為Form Tutor,但每天大概只有20分鐘跟學生見面時間。而小學的老師通常為全科老師,相信比中學的Form Tutor更能跟進學生的整體情況。
Pastoral Care Team必然會處理所有問題?
英國:如果Pastoral Care Team面對未能處理的個案,他們會聯絡相關的老師合作,例如學生有特殊學習需要便找SENCO(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Co-Ordinator)、學生學習英文遇到困難便聯絡EAL(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有其他特別需要則聯繫Home School Link Workers,即近似香港的駐校社工。
家長可否直接聯絡SENCO、EAL等部門處理問題?
英國:可以,但要小心,因為判斷如何處理問題的主導權在相關部門手上,家長不要寄望他們必定會滿足自己的要求,因此最好還是聯絡Pastoral Care Team,交由他們處理,因為他們最清楚每個學生的問題及其需求。
學校會舉辦家長日嗎?
香港:設有家長日,讓家長跟班主任會面,了解子女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英國:學校會特定某一日的下午舉辦 Parents’ Evening,安排家長與所有科任老師會見,而不是班主任,做法有別於香港的家長日。家長要自行跟相關科任老師預約,見面時間長短因學校而異,但老師要見面的人數眾多,跟每位家長對談時間大概只有數分鐘。老師在會面過程中會向家長談及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和態度、教學重點等。
近年因疫情關係改為網上進行。當指定會面時間完結,系統便會自行斷線,避免超時情況出現,家長需留意並控制傾談時間。
Parents’ Evenings以外的溝通方法?
英國:老師任教的學生人數眾多,會談時間有限,家長要爭相預約老師的時段。在某些科目,家長未必能夠與老師見面。但老師都明白這一點,因此通常樂意與家長透過電郵溝通,且對話內容亦得以紀錄,但家長需留意英國人習慣待一段時間才會給予回覆;家長亦可致電老師,不過大部分英國老師一天的空堂時間極少,且工作忙碌,未必能夠即時回覆電話。另外,英國的公立學校資源並不特別充裕,即使家長有要求,都未必能獲回應,一切視乎校方的判斷及政
策安排。
錄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5R3ibLAybA
4. 主流學校的SEND支援
ASD/Asperger’s(自閉障礙)
具有自閉傾向的學生不擅於與別人相處或打開話題,幸而英國學校的處理一般都優於香港,原因是英國學校傾向及早介入,協助學生盡快適應。這些學生雖有社交障礙,但不少都有特出的理解能力,且思路大多清晰,能有系統地表達個人意見。
當校方認為有需要時,老師會特意為學生預留旁邊位置,並安排教學助理從旁協助,不過老師會在事前討論這會否間接地標籤了學生。教學助理會先將老師所教授的內容消化,然後幫助學生理解,若然學生未能記下重點,教學助理可能會幫忙抄寫筆記。
ADHD(過度活躍)
英國較少用藥,而是以及早介入方式去應對ADHD學生,盡早協助他們糾正行為問題。若屬嚴重個案,與ASD一樣,會有教學助理協助。
Dyslexia(讀寫障礙)
在英國,學生患讀寫障礙頗為普遍,而且由於英文為表音文字,串法錯誤頗為常見(情況不限於讀寫障礙的學生)。如有這類個案,SENCO(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Co-Ordinator)會通知科任老師,老師得悉後可能會為情況較嚴重的學生提供特別的工作紙,而毋須教學助理協助。另外,校方為照顧學生的需要,有可能為他們的測驗或考試延長25%答題時間。
SEMH (Social, Emotional or Mental Health Issues)
疫情期間,學生出現情緒問題的個案增加不少,雖然Inclusion Manager(IM)及Head of Year(HoY)會跟進問題,但遇到嚴重危機時,例如學生自殘、發生流血情況、家庭暴力等,校內的Safeguarding Team會主動介入,而且涉及的職能範圍廣闊,包括照顧學生的精神狀況等。
學校會根據學生危機的嚴重性及發生的可能性進行估算,從而採取下一步行動。如有特別情況,SENCO或Inclusion Manager或Head of Year會通知科任老師,在課堂上要特別留意個別學生情況,例如要在上課5分鐘內點名、要知道該學生是否在課室內、或者不能讓他獨自上廁所等。若果學生突然情緒失控,便要由 Inclusion Manager或Head of Year協助處理。
VI/HI(視/聽障)
校方聘請曾受專門訓練的助教協助患有視或聽障學生。老師在上課前,會先將教學內容給予助教轉化為凸字教材,以照顧這類特殊需要的學生。
注意:極端情況
如有嚴重個案,學生有機會被抽離課室,教學助理會協助他們自學,經驗所見,每級大概只有一至兩位會有這樣處理安排。某些大型學校更設有特別的教學大樓及專責部門處理這種狀況。
錄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0ACXGrsmU&t=547s
5. 英文學習支援
對於所有非母語為英文的新生,學校會安排專責老師對他們進行英語水平評級,如果發現能力較弱者,便有機會被安排調離班房(視乎不同科目對英語能力的理解而定),由專門的教學助理協助自學。
但這種安排也有弊處,由於教學助理未必任教相關科目,可能不懂得教導學生如何拿捏學習重點,也缺少與其他同學在課堂互動的機會。有時候,若學童能夠勉強使用英語學習,會被安排與其他學生一起上課,有時老師也會在學生旁邊安排一名操共同語言的同學為其翻譯。
另外,EAL(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老師會給予學生一本合適的字典以解決問題,不過家長最好預先與EAL老師溝通,因為坊間的中文字典版本繁多,例如有香港版、台灣版、新加坡版及繁簡版本等,未必全部適合學童使用。他任教的大部分香港學生都沒有被抽調,但也有學生跟他反映聽不懂老師的說話,因此未能記下課堂重點。他發現幼齡學童會較快適應英語環境,但一般而言,剛移民英國的香港學生在聽和說英文方面較弱。「以我觀察,有些同學的英文有所進步,也有學生因為英文能力不足而選擇逃避,甚至不願上課。如問題持續,我建議家長與Head of Year(HoY)商討尋求解決辦法。」
提升英語好方法:「有準備」和「多嘗試」
他強烈建議家長為子女購買教科書,認為這是幫助子女解決英文問題的過渡方法。學生既可在上課前預習、也可拿著課本上課,會較易掌握老師的授課內容,而在下課後學童也可溫習,將勤補拙。他表示,很多科任老師不會派發教科書,家長需主動向Inclusion Manager(IM)及Head of Year發電郵查詢。
移民英國,必然要花時間適應言語溝通的問題,他鼓勵學生在課堂內外多與其他同學相處,嘗試多說多聽,「沒有人會因為英文不好而遭人取笑;相反,身邊人通常會包容,只要每天逐步練習,肯定會有進步。」
錄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3Ih97brlBQ&t=4s
6. 學生福祉保障
福祉保障(Safeguarding)是全國所有學校最重視的一環,老師在工作面試時,面試官會用30%時間問及應徵者在這方面的經驗,受聘老師於入職後也需接受學校的培訓。
老師對於學生福祉有重大責任,須經常留意學生有否出現異樣。與福祉相關的問題,大多涉及刑事責任,包括身體虐待(Physical Abuse)、情緒虐待(Emotional Abuse)、性侵(Sexual Abuse)及疏忽照顧(Neglect)四大範疇。
他分享道,女兒早前在家不小心跣足撞破了頭,受傷位置腫脹並出現瘀血。他當時已即時為女兒療傷,也估計女兒沒有大礙,「但當女兒上學時,老師見狀大為緊張,多次強烈勸喻我盡快攜帶女兒到急症室診治。此事證明老師每當看到有異樣時,必然主動為孩童發聲。」
老師主要針對學生在家中有否出現問題,如情況在學校發生,校方也必定主動介入,一般都不會怠慢跟進個案,否則一旦傳媒發現後大肆報道,學校會緊張萬分。
錄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sGgeat3Ww
7. 家長提問
問:英國老師會否希望家長多關注子女的學習進度和功課?
Fred:老師當然樂見家長緊張子女成績。但在英國,即使父母沒有推動小朋友學習,老師都不會做些甚麼。以我自己為例,除非學生在就讀Year 10時,仍然好像甚麼也不懂,那麼我會特別提點家長,並給予一些讀書要點,希望盡量協助學生合格。但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我都不會給予家長壓力,也不會要求學生必須在考試中取得佳績。
問:父母可如何幫助子女適應校習環境?
Fred:香港學校重視測驗和考試。在英國,每個科任老師對於學生的學習要求各有不同,但有時候學生或許因語言障礙而聽不懂老師要求,所以家長可主動向我們查問,另外,準備教科書是有用的。家長也要懂得放手,尤其是當子女到了中學階段,應給予空間讓子女自行探索世界。
問:如子女跟不上學習進度,或孩子屬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可否向學校
申請延遲升學?
Fred:英國沒有留級制度,家長不能向學校申請延遲升班的要求。
問:中學生在高年級選科時,如事前沒有向校方呈上過往成績,學校會根據甚
麼準則接受或拒絕學生選修心儀科目?
Fred:我不清楚其他選修科目的情況會如何處理,但我認為學校會盡量照顧學生的需要。我聽說過有香港學生修讀了某些科目後感到不適應,直接找Head of Year(HoY)商討並要求轉科,最後也成功如願。
問:如果學生的GCSE成績未能符合升讀大學要求,有甚麼其他出路?
Fred:學生不用擔心出路,例如可修讀BTEC文憑課程,即商業與技術教育委員會
(Business &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的簡稱,屬於職業導向課程,例如髮型設計、攝影等。
(註:這些稱為「16+」的升學途徑,學生有很多出路。在英國,藍領工作有訓練,也有資歷認證,收入並不遜於白領階層或高學歷人士。)
問:成績表上的預計成績(Predicted Grade)是跟自己的成績比較,還是跟其他同學比較?
Fred:兩者都會有,視乎個別情況而定,不過大多數情況是前者。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校並不傾向將學生的成績排名。
問:究竟學生選科是在Year 9,還是在Year 10?
Fred:Year 10開始進入GCSE課程,正常情況下學生將於Year 9時選科。為甚麼有人會問究竟選科是在Year 9,還是Year 10?原因是英國有不少學校的GCSE及RE(8:42,不肯定是甚麼)會提早一年考試,即於Year 9開始修讀、Year 10參加考試。我認為目的是為了分散同學的學習壓力,並讓他們提早感受GCSE的考試模式。
問:一家剛到步英國,子女將於9月就讀Year 7,有甚麼方法可盡快幫助他們適應和銜接?
Fred:選定中學後,學校會邀請新生在開學前到校園參觀。另外,校方會設有課程,以協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環境。我建議家長可以鼓勵子女融入其他小孩的圈子,如發覺子女仍未適應,可再尋找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