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校園欺凌問題Q&A-如何分辨是同學間開玩笑、玩要或是欺凌行為?
心泉分享

🧡英國校園欺凌問題Q&A-如何分辨是同學間開玩笑、玩要或是欺凌行為?💜

🧡英國校園欺凌問題Q&A-如何分辨是同學間開玩笑、玩要或是欺凌行為?💜

究竟點先叫欺凌,係講笑定係蝦人? 係孩子臉皮薄定係真係來者不善? 點樣分??????

戲謔是指「輕鬆且友好的互相戲弄」,是互相理解及互惠的。對外人來說,開玩笑可能顯得過於刻薄,嬉戲如模仿打鬥、打鬧或假裝絆倒某人,也可能顯得具有攻擊性。但在朋友之間,它被理解為一種娛樂,有助於增強彼此的聯繫。要分辨是欺凌還是玩? 玩有時也會過火,變成傷害性的行為。以下的要點可協助家長及孩子識別對方的意圖和情境:

● 是否超出朋友圈的範圍
鬧著玩通常會在朋友群體之間發生,因為他們更了解彼此的界限。當有份鬧著玩的人不止朋友圏的範圍,對當事人來說,戲謔也許就不再是可接受的。

● 有意或無意的傷害行為
要區分無意的錯誤或有意的傷害行為,理解非語言的暗示是非常重要的。語氣、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在傳達意圖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例如開玩笑後伴隨著熟悉的和/或友善的肢體動作,這些非語言暗示應該是互惠的。

● 玩笑的主題
若開玩笑的主題涉及家庭成員、外貌以及針對差異(如特殊教育需要、殘疾等),就會有更大機會令當事人感到受冒犯。我們與朋友進行開放的對話,不等於沒有界限。若已表示不接受某些話題,希望對方調整行為,避免越界,或為任何無意的傷害道歉,但情況仍未有改善,那就已非單純開玩笑了。

● 會否公開
朋友之間的開玩笑及嬉戲互動,所有參與者都對情境及內容有共同的理解,但公開了如在網上發佈,隨著參與群體規模的增大,開玩笑的可接受性就會下降。

● 重複
同一玩笑若被過度重複時,可能會失去其輕鬆的本質,亦沒有互惠的元素。

● 受害者的反應
如果當事人感到不舒服或難過,無論最初的意圖如何,這種鬧著玩可能會被視為傷害性行為。

英國校園 #欺凌 #移英生活 #移英學童精神健康 #點先算係欺凌 #技安蝦大雄幾十年 #bullying #antibullying #bullyingvssafeguarding #係玩定係蝦 #會唔會小題大造 #玩都有底線 #開玩笑都有底線

zh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