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分享

如何明智選擇GCSE的科目

如何明智選擇GCSE的科目 近月有不少朋友的孩子也在選科中,朋友會問有這麼多科目選擇,應要怎樣選才是明智之舉?在Year 10-11,修讀10科或以上大有人在,部份學校還會提供GCSE、BTEC、Technical Award等不同的選擇。 朋友A說除了數學、科學或傳統大家認識的科目如歷史、地理等,其他也不認識,也一定不會贊成孩子讀BTEC、Technical Award的課程,因為不希望孩子修讀一些職業導向的課程,認為這無助升學。 事實是香港家長要摒棄在香港只讀學術性科目,大部份學生只選讀理科、文科或商科的固有概念。英國不少學校也要求學生在以下四大範疇中各自選修最少一科,包括(1)外語;(2)人文學科如歷史、地理;(3)藝術學科如美術、戲劇,部份學校會有媒體研究(Media studies)或電影研究(Film studies)等;(4)科技學科如體育、工程、電子等,其中藝術及科技科目有不少學校就是開BTEC或Technical Award的課程。首先BTEC及Technical Award的科目也是等同GCSE,課程內容及評核要求或會有所不同,部份學校的A-Level課程會同時有A-Level及BTEC 的科目可供選擇,而College就會有更多不同的課程可供選擇。A-level的課程已有近百,BTEC Level 3的課程就更多,學生升學的選擇多的是。 不少A-Level或BTEC課程根本沒有要求學生曾修讀相關的科目如極受學生歡迎的心理學就正是一例,因此GCSE的選科未必與A-Level/BTEC Level 3選科相關。當然也有些A-Level/BTEC Level 3科目是要求學生曾修讀相關的課程。在選科前可請孩子到不同學校的Sixth form/ 16+ College網頁了解學校所提供的課程及有否要求GCSE曾修讀的科目。 朋友B說不清楚孩子的能力及性向,不知從何入手引導孩子。 家長要好好利用家長晚會了解孩子學習上的強弱項及上堂表現,事前和孩子討論選擇約見老師的名單,除主科外,有興趣或有猶疑應否選修的科目就要努力約見了。之後請孩子考慮能力、成績、興趣、功課量等選科。英文尚待進步的孩子,可考慮選較少以長文形成作答的科目,多考慮以考核計算及技能為主的科目。若移英時已要入讀Year 10或11,孩子選科的選擇或會較少。有學生會在入學初期被要求修讀Double Science,但稍後時間可按成績表現向校方申請修讀Triple Science。有校方會要求學生減修科目,以能有較多時間處理英文及數學科,家長及孩子或會擔心影響未來升學的選科,但正如前文所指A-Level的選擇未必與GCSE相同,部份科目如Business會更重視學生的英文及數學水平而非有否修讀雷同的GCSE課程。不少孩子會猶疑如何選擇外語,部份學校會建議孩子報考中文而非其他外語,一來是成績的考量,但也是考慮學生是否有足夠時間應對其他科目的學習。 最後,每次我也會語重心長請我的朋友務必不要對孩子說應選什麼,不應選什麼,因為2年多後那張成績單是孩子的,不是父母的,因此不要幫孩子做決定。做父母的任務是啟發孩子探問自己的能力、興趣、想望,鼓勵孩子善用修讀不同科目的機會擴闊知識領域,學習不同思考方式,那才長遠有利孩子的學習。 (原文刊登於 #英國號角 2024 五月號)

心泉分享

英國心泉免費輔導服務提前完結

英國心泉免費輔導服務提前完結 由政府資助的英國心泉免費輔導服務已經提前完結。 首先是需求眾多,過去一年我們協助了265個家庭、為超過100 個孩子進行精神健康分流評估及為當中有需要的提供短期健康心理輔導。 更重要的是英國政府因為財政緊絀,已決定不再撥款予專為香港、烏克蘭和阿富汗難民而設的「兒童及青少年安置基金」,英國心泉的輔導服務失去主要資助來源。 但是獅子山精神不許我們放棄,我們決定用”穀種”繼續支援有需要的香港家庭,詳情如下: 在沒有政府資助下,挑戰重重,新計劃詳情會儘快宣布。由於我們需時處理各種行政安排,現須暫停新的評估及輔導個案,但諮詢服務不變,有需要的家長及青少年可填兒童情緒支援服務表格。 愛心無限,穀種有限,歡迎捐助支持英國心泉的工作。https://hongkongwell.uk/zh/support-us/

心泉分享

如何爭取英國校方的SEN支援?

如何爭取英國校方的SEN支援? 按英國的特殊教育需要及殘疾學童處理指引(SEND Code-of-practice),特殊教育需要分類上和香港是大同小異。但英國會較詳細評估學童的需要,如香港在評估學習能力時多只會評估智力及讀寫能力,但英國不單會看學術表現,也會著重分析學生各方面能力如理財、自理、獨立生活的能力等。 不少香港家長會期望英國學校可提供如香港學校的一站式服務,如社交小組、言語治療等服務,但這正正是英國與香港照應SEN學童需要其一大落差所在。香港會較重視課後的訓練,政府會撥資源給學校,讓學校購買不同的外購服務補足孩子的不足。但英國強調的是尊重不同的差異,對SEN學童在課室的行為表現會有較大的包容度,在課程上、學習要求上有也較多調適的空間。英國特殊教育需要支援的理念是尊重孩子的個性及差異,透過學校、社會的共融氣氛為孩子營造合適成長的環境以發揮其所長。 學校及地方教育部門會分不同階段辨識、評估學生的需要及提供支援。第一部份是校本階段,由學校負責辨識及提供特殊教育需要的支援(SEN support)。第二部份是申請「教育、健康及照顧」計劃的階段(EHCP),由當地教育部門(Local Education Authority)負責,若校本支援不足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學校可轉介學生申請EHCP,而家長亦可自行申請。 但不論那一階段,學校在評估、制定及提供支援上,也有不可或缺的角色。英國與香港主流學校一樣也會按學生的需要程度劃分支援級別。香港學校是分3個層階,取得第三層支援的學童,學校會為其設定個別學習計劃(IEP),全校計,只有幾位同學可取得此級別的支援,但在英國學校擁有個別學習計劃的學童人數會多很多。要讓學校了解子女的需要從而設定個別學習計劃,除了要提供相關報告外,家長要先了解孩子的需要及所面對的困難,與及以下程序,與學校保持溝通。 首先學校需要一段時間觀察學童的表現。老師須定期檢視所有學生的進度,為協助每一學生達至其應有的水平,老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支援,而對孩子所作的課堂支援方案及成效也需被妥善記錄。家長可利用家長會向班主任、科任老師查詢他們對孩子學習進度的分析、要求老師就孩子的特殊教育需要提供課堂支援,亦可了解老師曾作支援的方法及成效。 根據SEND Code-of-practice,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及採用“評估-計劃-執行-檢討”流程後,若支援效果未如理想,家長可要求校方給予更多支援。校內負責統籌特殊教育需要支援的SENCO要負責評估學生的需要,也要將學生登記入「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名冊」(SEN Register)。 當決定制定個別學習計劃時,相關老師及家長皆可參與,就IEP提供意見。IEP應要仔細設定具體目標、達成目標的方法、監督及檢討的方法。個別學習計劃通常會有數個短期目標,按學生的個別需要聚焦於不同範疇如(1) 課程如讀寫能力、數學計算能力(2) 課堂投入 (3)社交情緒等,提出在課堂、小組甚或個別的支援方案。家長/照顧者應要求取得個別學習計劃的副本存檔備用。 如果學生的進度仍和計劃有差異,SENCO應要尋求學校的跨專業特殊教育支援團隊的意見。如果決定外來機構的協助是對孩子有益,校方需取得家長同意作有關轉介,又或要考慮是否需要申請EHCP了。 英國心泉所接觸的SEN家長不時表示部份學校在執行指引上有所落差,部份學校或會較少主動與家長交代及溝通。要保障孩子的福祉,家長先要知己知彼,主動與校方聯繫。要了解更多申請SEN支援的程序,可參閱心泉的網 https://hongkongwell.uk/sen/。 文章原刊於英國號角2023年4月號

心泉分享

你能捐款給食物銀行嗎

今日年廿九,祝願大家新一年平安順利。 新的一年,關心自己、家人的生活適應外,也可關心社區內有需要的社群。 英國有不少食物銀行,但食物種類會較少顧及不同飲食文化族群的需要,Migration Yorkshire剛呼籲在Leeds的香港人捐贈食物到食物銀行。 非居住於Leeds的朋友,可到英國最大型食物銀行網絡 The Trussell Trust 的網頁尋找居所附近的食物銀行,有需要的朋友可申領食物包,有餘力的朋友亦可捐助食物及報名做義工。

心泉分享

孩子自殘怎麼辦?

孩子自殘怎麼辦? 2023年尋求英國心泉服務的家庭中有18%的孩子有自殘或自殺想法,父母、親朋、我們也為孩子每一道傷痕而感心痛。 自殘是指某人故意傷害自己來應對嚴重的情緒困擾。孩子會使用自殘的方法處理及表達情緒,也藉此紓緩壓力,以分散自己注意力,令自己短時間內不用聚焦於痛苦的感覺與經歷。 坊間對自殘有不少誤解:有人以為自殘多是發生在女孩身上,但其實這沒有性別差異,只是使用的方式或有所不同。有人會認為這是孩子引人注意的行為表現,直接談論會鼓勵更多傷害自己的行為,而採取避免談及的態度,這只會令他們覺得不被愛護。有人認為青少年自殘行為是受朋輩影響,只要遠離那些“壞朋友”孩子就不會有樣學樣,但自殘行為的根源是已超出負荷的不安情緒,因此在孩子面前怪罪她/他的朋友,只會令他們覺得不被理解。 當孩子看起來情緒低落或沮喪或常表現憤怒,家長要多留意他們的身體會否有來歷不明的割傷、瘀傷等,又或他們會否經常把身體遮蓋或找借口逃避上體育課等。事實上,當發現孩子有自殘的行為,父母的反應對孩子是否願意正視行為背後的情緒警號尤其關鍵。責備只會令他們更覺得情緒需要不被明白,加重他們的不安與無力感,也損害了親子間的互信關係。 部份自殘的孩子覺得他們已無力掌控自己的生活,傷害自己成了唯一應對情緒困擾的方法,因此如何協助孩子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是非常重要。請孩子細想是什麼情況下引發自殘的衝動,自殘時的感受、以及和孩子一起發掘有甚麼方法可紓緩這些感受,這能幫助孩子感到更能掌控自己的情況。當孩子產生自殘念頭,甚至有具體傷害自己的行為時,不少家長會心急想尋根究底,但在情緒低谷中有多少孩子能從痛苦的漩渦中思考前因後果? 家長當下能做的事是陪伴孩子,並提醒孩子使用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法抒發負面的情緒以轉移注意力,例如鼓勵孩子整理物件、出外散步、看看動漫……英國心泉義工翻譯了Young Minds給家長應對子自殘的指引 ,家長可細閱各種的貼士。家長常問我們的義務社工就子女自殘問題見家庭醫生,醫生是否受理?又或子女拒絕見醫生又怎辦? 就我們的經驗,家庭醫生會和父母討論情況,邀請子女傾談,也會告訴家長及子女各種可行方案。情況危急時,家庭醫生多會建議家長帶子女到急症室,或轉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CAMHS)作相關評估,又或交由精神健康危機處理專隊跟進(Crisis Team)。家長又會問當見子女在家情緒非常波動時又怎辦?每個區NHS緊急精神健康熱線也是24小時服務,不少區份更有專為兒童而設的專線,家長可到 NHS Where to get urgent help for mental health 網頁搜尋。日間亦可聯絡家庭醫生作緊急會診。當然若情況緊急,家長要立即致電111/999求助。 自殘的孩子是受重傷的孩子,他們和你一樣也對自殘行為感到困惑或害怕,所以只要家長能聆聽及了解他們的感受,給予支持及尋找專業支援,孩子最終會發現傷害自己不是唯一應對情緒困擾的方法,一步一步走出困局。

阿SIR、MISS同你傾GCSE 2024

英國會考課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GCSE)基本資料:

  • GCSE 是其中一個升學路徑,考生會在Year 11參加,然後升上Sixth Form讀A Level或College 的BTEC Level 3或T-Level 課程。讀兩年後以A Level /BTEC Level 3/ T Level成績報考大學;部份大學在入學申請時會同時參考GCSE 成績,但主要是看A Level/BTEC/ T Level成績。
  • 大部份中學在Year 9 選科,通常學生會應考 9 至10 科,包括必修科目英文、數學、最少一科科學,另外要在人文學科、理科、技能性科目、外語等範圍選科。
  • 評分為1-9級,4級即合格的成績,9級為最高評級。
  • 英國主要考試局:AQA,OCR,PEARSON Edexcel等,全由英國資格和考試條例管理局Ofqual監管。

問答摘要:

1. 選科 

如果學校按能力分組,但又會因應成績再調動,是否每間學校都這樣?如是,學生如何適應課程?
大部份學校於Yr7至Yr9,都是按混合科目的能力分組,針對核心科目如英文、數學、科學,亦會按校情分組,特別是Yr 10及11,一定會分組,並按不同成績再調動,但一到Yr 11,基本上不會再改動。分組主要目的是按學生能力調整教學進度,家長需要知道學生需應付「基礎」Foundation Tier還是「高等」Higher Tier試卷。 

各學校的predicted grade 一般準嗎?
Predicted grade 是老師根據學生在校內的評核、考試等參考,並以學生的進度作出預測成績;大部份Predicted grade頗為凖確,即使不是完全一樣,也很少會出現很大差別,例如若認為學生能獲得8級,最終公開試成績也有6級以上。

老師會盡所能提供凖確預測,舉例來說,如果學生在Yr 10校內考到6級,但基於課程教學仍未完成,老師估計學生在餘下時間繼續努力,就可達到7級。 一般來說在Yr 10的Predicted grade, 會提高一點,讓學生有一個可努力的目標,有不少學生在最後一年「狂谷」,有機會考到比Predicted grade好的成績,但都視乎學生能力而定,學校預測僅作參考。

學校通常在每年10-11月決定學生考Higher Tier或Foundation Tier的試卷,基本上老師頗了解學生能力。若果學生在某一科目的程度介乎Higher Tier及Founation Tier 之間,不一定要考Higher Tier的試卷,因為程度太深,學生能力不及,在真正考試時,有機會一半試題也不懂作答,學生受挫未必考得好。Foundation Tier最高可以獲取5級成績,而Higher Tier最低是3級,之後便跌至零。學生可跟學校反映意願,若真的想考Higher Tier,老師會讓學生做一份試卷,再按情況和家長商討。

各exam boards 有甚麼分别?認受性會有分別嗎?
基於歷史原因,英國有多個Exam Boards,其中三大是AQA,OCR,PEARSON Edexcel,全由英國資格和考試條例管理局Ofqual監管出卷水平,但認受性和等級一樣,也沒有程度深淺之別,視乎學校選擇哪個考試局的課程而定。

一般升讀College/ Sixth form/要求GCSE考多少科?
一般要求有五科4或5級,當中包括英文、數學、科學這必修科;若想在Sixth form選擇指定科目,就會對相關成績有更高要求。有些家長要求考生考12、13科,需考慮會否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除了GCSE外,學校有提供Technical Award/其他certificate 課程,這些是什麼課程? GCSE科目的資歴和其他如BTEC科目資歴,就升讀Sixth form/ 大學而言是否對等?
Technical award作用是透過不同的課程作業 (Coursework) 對學生進行評估,適合不擅考試的學生,課程內容會較為職業導向;事實上,確有一批學生覺得GCSE太深而選擇讀BTEC, 視乎學生最終想讀什麼。

學術路上,GCSE是最普及的升學途徑,但非GCSE止步。無論升讀Sixth Form或大學,不會因為學生選擇BTEC而不取錄,在Sixth Form也有BTEC課程選擇, 可視為等同1-1.5科A Level,主要按逐個教程評分及提供認證,適合不同類型學生。

是否每個學生都必須考GCSE? 如能力好低,不想考的學生有否其他選擇?
不一定要考GCSE,有一些入門級和Level 2 認證;但若走學術道路,GCSE是最為公認的資格。若在Yr 11不考GCSE,也有其他路徑提供GCSE對等(Equivalency)資格。

例如,若不在英國讀英文、數學和科學,但需要GCSE同等認證,可以在網上考Equivalency,這同樣可以申請一些需要GCSE相等學歷的工種,如護理、幼兒教育等。

部份科目分Higher or Foundation tier 的試卷?學校按哪一年成績決定?還是按學生意願報考?
學校通常在每年10-11月決定學生考Higher Tier或Foundation Tier的試卷,基本上老師頗了解學生能力。沒有指定年份,是一個持續的評估。學生可跟學校反映意願,若真的想考Higher Tier,老師會讓學生做一份試卷,再按情況和家長商討。

總體來說,GCSE 選科有何貼士?
Keep the options open﹗少於5%的Yr 9同學會很清楚自己想讀甚麼,保留選擇彈性,例如選擇Combined Science就可以更靈活。建議學生直接到BBC Bitesize 看看對各科目的興趣,如一開始就感到抗拒科目,不用勉強。

https://www.bbc.co.uk/bitesize/levels/z98jmp3

與香港不同,英國的學校不會因為成績影響學生選科,老師會針對學生能力作出提示,但也會尊重學生意願,另一影響因素是視乎課程時間表能否配合。

家長不妨讓學生直接參閱所屬Exam Board的課程內容、試卷、評卷準則、考官報告,這些全是網上可找到的,可能會和原本對科目的想像不一樣,有時候學生自己會發現新大陸。

2. 科目相關

2.1 英文

英國文學是否必修科?如果不報考,會否影響日後報讀A Level?
英文(Eng Lang)及英國文學(Eng Lit)一般情況下也是必修科目,少部份學校會考慮讓學生退修英國文學,因升學上,主要是看英文(Eng Lang)的成績。若A Level選科偏向科學類, 不考英國文學也沒影響,但如想向寫作、市場推廣及傳訊等方面發展,修讀英國文學則有助升學及未來就業。

如英文不好,是否不應讀英國文學?
根據經驗,大部分香港移英學生,英國文學的分數都比英文高,因為英國文學有範本和清晰的範圍可讀,只要認真肯讀,都不會考得太差。相反,英文注重靈活運用,反而比英國文學難。

對英文科沒太大信心,但又想升Sixth form,有無方法?GCSE英文有否重考?大學會看重英文成績嗎?
若考生對英文沒有合格的信心,升讀Sixth Form未必是最佳路徑,因為A Level本身的課程也有較多文字,即使是數學題目,也着重對文字題目的理解,若GCSE英文未能達4至5級,讀下去也是辛苦的。

英文可以自修重考;大部分大學要求GCSE英語要有4級以上,若升讀語文相關科目則另計。

2.2 中文

如果想考中文科(廣東話+繁體),請問是否只有Edexcel ?怎樣額外報考中文?
GCSE中文可選擇繁/簡、粵/普作答,但全部四份卷要一致,中途不能調動。成績單只顯示GCSE Chinese,不會顯示是粵語還是普通話。

若要考廣東話,只有Pearson Edexcel提供的GCSE/IGCSE的Chinese Second language的課程,其他考試局多設簡體字及普通話,另要視乎學校或辦學團體是否有粵語老師願意做會話考官。

中文是自報科目,要靠考生自行安排,在整個過程中亦會令考生成長。有足夠自理能力的考生可提前於Year 9報考中文,所考的成績沒有期限,建議向校內的外語老師及外語部查詢。

GCSE中文成績有没有期限?
沒有期限。

考GCSE 中文計分嗎?報考GCSE 中文科對報讀A Level/ College有用嗎 ?
英國GCSE中文屬外語科目之一,一般香港學生在英國考畢GCSE中文,感覺良好,大部分考生取得9級,對於中途插班的香港學生,考中文有助拉高總分,並增加升學選擇;但如果考生其他科目成績一般,單靠中文的高分升讀A level 而整體能力不足,升讀A Level 也會倍感吃力,不建議只靠中文拉分。

若把中文視為助攻,則較穩妥, 甚至有助升讀大學,試過有A Level考生的例子,原只考兩科AL,再補加一科A Level中文,最終爭取到好成績,便夠分數考上大學。

2.3 Combined Science

如讀Combined Science ,將來讀 A Level Physics、Chemistry 是否會很辛苦?
如學生考Combined Science取得不錯成績,例如7級以上, 升讀A Level選修個別科學科目也不成問題,只要暑假補讀欠缺課題即可;相反,若Combined Science成績勉強,在A Level選讀獨立科學科目時,就會感到吃力。

選Combined Science 會被認為能力更差,不被Sixth-form 學校考慮呢?
除非學生於Year 9已很清楚自己會走偏重理科路綫,否則修讀Combined Science 進可攻退可守,並不會被指能力較差。

對於未清楚自己是否走理科路線的考生,保留開放態度讀Combined Science,留名額修讀其他有興趣科目,可給自己更多選擇的彈性。

有些學校因為時間表未能配合,沒有提供三科科學的課程,也不代表學校較差。

2.4 外語

有什麼方法或資源可以幫助學習和應付GCSE外語?
英國是多種族、多元文化、多語言的國家,讀外語對學生在英國成長也很重要。BBC有不少學習外語的資源,Duolingo也很有用,建議盡量生活化,可以找學生有興趣的題材、去旅行等提高學習興趣;家長也可一起學習,因為GCSE外語程度並不艱深,甚至可選擇一套熟悉的電影,以另一種語言播放,也有助學習。

報外語是否十分重要?外語不合格會否影響升學?
若論重要,必修科英文、數學、科學的成績會較重要,外語不合格不會影響升學。但若想學生有較平衡和多元的教育,報讀外語也是一個選擇。家長也可諮詢外語老師學生的進度如何,是否適合報考。 

另,若懂外語,對升讀大學和出國交流的選擇會增加,例如走科學路線,讀德文會有幫助;商科的話,讀法文也是有用。

2.5 數學

學校鼓勵女兒考 Further Maths,但只是Certificate,值得考嗎?
Level 2 Further Maths 值得讀,可打好根底,會由「死記」變理解,尤其對想在A level 讀數的同學有幫助;有些學校可讓學生只讀不考,這樣可以打好基礎,但又沒有考試壓力。英國GCSE等於Level 2認證,故Level 2 Further Maths也有同等的教育認證。

3. 考試

GCSE模式是否同香港一樣,要狂操Past papers? 網上有無歷屆試題參考?什麼時候需要預習Past papers?
操練歷屆試題,對學生熟習考試模式有一定作用,但與香港不同,由於有多個考試局,考生需留意是否找對考試局轄下試題,否則會操錯卷,因為不同考試局對答題格式、用字要求有很大分別。

此外,不要盲目操卷,最重要是學習理解題目,因為GCSE不會重複一樣的試題,着重融會貫通,若只靠背誦而忽略理解,難以自如應付。

建議Year 11開學才做試題也不遲,仍未教導的題目不要做,否則只會增加挫敗感。另一秘訣是分析每年出版的考官報告,有助明白題目重點,以及了解大部份人出錯原因知己知彼。

學校考 exam board A,但可操其他exam board 的題目嗎?
最好操練相對的exam board範圍,否則會「操錯課程答錯卷」,因為不同exam board對於答題用字要求有很大分別。

由於要求不同,操練不同exam board 試題,會對學生造成混亂。

有沒有溫習GCSE 的Apps 、資源、平台可介紹? 坊間有哪些練習或書本可推介?
建議請教學科老師。 坊間很多CGP練習也不錯,疫情期間開設的網上學習平台Oaks Academy及BBC bitesize 也值得推介。 建議亦可向老師查詢學校是否已訂購一些網上學習資源,供學生使用。

https://www.bbc.co.uk/bitesize

https://www.thenational.academy/

沒有EHCP的SEN學生如何取得公開試調適?
SEN學生如需要GCSE公開試調適安排,應盡早與班主任溝通, 需於Yr 10前和學校反映,首先學校會進行評估,再由所有學科老師填寫相關學生的需要,當中的行政工作需時,以批准特別安排;例如老師需要把各試卷影印做紀錄,因為考生需以不同顏色筆顯示在額外時間作答的內容。建議有調適需要的學生,盡早和學校洽商。 

若學生的報告已交給校方,也可向學校、班主任查詢,如學生沒有調適安排,對成績有何影響等等。

4. 16+出路

中六收生是否不看科目成績,只看GCSE 總分?報考Sixth form 時學校會睇最後一次Mock exam 成績還是全年Assessment 成績以給予Conditional offer? 假設各科成績都不錯,但英文較差 (約Grade 4),對考Sixth form有沒有影響?   
報考Sixth Form 時學校會參考Predicted Grade 給予Conditional Offer; sixth form收生不會只看總分,至於重視什麼科目,則視乎學生想讀什麼科,例如心理學,就要求英文達特定水平;社會科學類別科目,涉及不少統計和數學,故對GCSE數學也有一定要求,建議留意升讀sixth form之學校每科的要求。

英文Grade 4一般沒問題,但不合格一定要重考,否則學校得不到政府資助,學生不獲派學位。 假若報讀某些對英文要求高的科目,學校會認為英文能力不足以修讀。英數不合格,考生可於11月份重考,家長不用過於擔心,考生由9至11月可集中應付重考科目,壓力沒那麼大。

如升讀Sixth form 英文要求要有Grade 6,是否兩份卷(Language 同Literature )一定要達Grade 6? 定其中一份達Grade 6也可以?
所有列明對英文的要求,是指英國語文(Eng Language),不包括英國文學(Literature),除非同時指明對英國文學有要求。

此外,有考生例子是英國語文有3級,英國文學有4級,如此情況下,建議也重考英國語文達至少4級,因為日後大部份工作要求,也只看英國語文成績。

升預科學校Sixth form college用什麼標準揀學生,是否優先先收自己學生? 
沒特別標準,主要看各科成績是否達到學校要求;學校沒有優先收自己學生這個規例,但同一辦校團體,有機會先被考慮。

報讀Sixth Form 學校時有沒有數量限制?何時開始報讀?
沒有上限,但居住附近有Sixth Form的學校也不會太多。 通常9至12月開始報,並可留意不同學校的開放日,要了解不同學校開設的A Level或同等科目。

在 GCSE 沒有修讀的科目,到 Sixth form 可否選修? 
A level有很多科目都是GCSE沒有的,所以選擇一些之前沒有讀過的科目完全沒有問題,主要看個別科目對英、數成績的要求。以心理學為例,GCSE不是必修,也不是每間學校也有課程,所以A level 選修心理學,並沒有要求一定要讀GCSE心理學才可報讀。

GCSE 後升讀sixth form 和college 有甚麼分別?學生就讀sixth form 或college 會影響入大學機會嗎?
英國公立學校系統中,主要有Sixth Form College,專讀預科,就如香港的恒商,學校規模較大,約2000人;第二是School Sixth Form,由Yr 7讀到Yr 13的中學,School Sixth Form規模較細,由一百至四百人不等;最後是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持續進修學院,人數超2000人。 

  1. Sixth Form College:A Level 或 / 及 BTEC 
  2. School Sixth Form:A Llevel 或 / 及 BTEC
  3. FE College:部分學校有A Level, 另有BTEC及Apprenticeship 學徒制

讀Functional Skills的英文,夠成績入大學?
Functional Skills的英文分Entry 1, 2, 3,然後是Functional Skills Level 1及Level 2。有些大學會看Functional Skills 英文相對GCSE水平的成績,建議直接向相關大學學系查詢;另可參閱UCAS,找相關學科看收生要求。一般來說,接受Functional Skills 英文的學校,當然不是頂流學府。另一途徑是考IELTS,同樣是大學收生的標準。

如果英文及數學也不合格,還有什麼升學途徑?
英數不合格,如要升讀Sixth Form,考生可於11月份重考;否則可入FE College,修讀職業偏重的課程,當中可繼續讀英、數,以獲取認證資格;若程度不夠,可從Level 1課程讀起。

在FE College的英數課程,會偏重日常職場相關,屬Functional Skills 級別,非學術偏向,其後未必能接駁頂級大學,但仍然有升學機會。另外,不少人在工作後再考GCSE 英數也可,非死路一條。

可以重讀Yr 11?
公立學校主要跟政府資助,資助只維持到學生的19歲,重讀問題是年齡,若超過19歲,學校便沒有資助,故不太鼓勵重讀;坊間有私營語文學校,可以自行重讀。

讀私校入U機會更大?
有不少學生在應付A Level時,才進入私校或Grammar School(收生要求較高的公立中學),事實上,這些學校的應試安排較密集,資源較多,會給學生提供多些提示,讓學生有更好準備。

讀公私營學校未必最影響入大學機會,最重要是看學生是否勤力,有沒有朝着自己目標進發。

5. 放榜

收到Conditional offer 之後,放榜日應該如何做?
學校會公布安排及流程,通常不用回校才得知成績,但也建議學生於放榜日回校,屆時有老師提供諮詢及協助,但家長需留意,英國的GCSE放榜是沒有家長陪同的。

持有Conditional Offer升讀Sixth Form的同學,若GCSE成績只差一點,也即管試問目標學校,有機會酌情處理而提供學位。

請問放榜日子前後,家長可以與子女一起預備些什麼?
放榜前夕,建議家長可給學生做好心理準備,GCSE並非一試定生死,也非唯一升學路徑。

如Sixth Form無Offer,可否叩門?
叩門是香港做法。如果被直接拒絕,再爭取學位的機會很低;通常與學校要求有一定距離才被拒絕,除非最終每科成績比Predicted Grade也高出兩級,否則很難再獲取錄;在如此情況下,可考慮其他選擇。

有Conditional Offer 是否一符合要求就自動獲取錄,學校最後有機會轉變決定?學校有否留位給叩門的學生?
學校一出Conditional Offer就不會改,這是承諾,不會搬龍門。 至於學校會否留位給叩門學生,視乎內部政策如何,但公開的就沒有這種操作。有實質例子是學生的最終成績較Predicted Grade好很多,原以為再去多家學校試也會收取,結果並非如此,和香港情況完全不一樣。 

建議策略是手拿兩間學校的Conditional Offer,最好兩間學校也不同要求,涵蓋Predicted Grade上下限(+-1級)成績,則較穩妥。

心泉分享

在英國的青春期更難捱?

在英國的青春期更難捱? 有不少移英家長投訴在青春期的孩子越來越難搞,孩子多了時間躲在房間,想問多兩句就一句唔想講,甚至是用私隱理由KO父母。與家長平日的對答,也不像以往般有禮及有耐性。同樣,孩子移英後會覺得父母不信任他,凡事管束。 爸爸媽媽,是孩子變壞,還是你未及轉身? 孩子的學習環境變了,英國的課堂重獨立思考,鼓勵勇於表達,強調建立自我價值;和香港重守規,期望學生給予準繩答案,要求截然不同。加上香港的家長對成績表現的要求較著緊,多看子女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但英國學校會看學生做得到、做得好的地方。這種落差也會令孩子認為自己不被家長認同。 在英國,教育孩子是要正面鼓勵。當你收到仔仔女女的英國成績表,你會說什麼? 你看到他的成就嗎? 你看到他的進步嗎? 能否不提那科的predicted grade 强差人意? 做得好的、有改進的、有努力過的也值得你的稱讚,將那些批評的說話收起,然後問他期待下一張成績表有哪一至兩項有進步的地方。青春期的孩子是要被期待而不是被責罵或嘮叨。你返工卻經常被上司為難,你也不會想和上司溝通吧! 爸爸媽媽,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你做他的朋友 我願意成為孩子的朋友,那就是和他們平起平坐了吧?不!不!不!朋友也有不同年齡層,年輕人也喜歡比他成熟的朋友,也會尊重那些年長的朋友。關鍵是要分享經驗,給予意見但不强逼子女接受。朋友的相處,也不會容許對方態度惡劣,要互相尊重,當朋友對你態度不好,你也會告訴對方不喜歡這樣吧!同樣,你和子女的相處也是一樣。 爸爸媽媽,青春期的孩子有什麼要管、什麼不應管,你想清楚未? 面對青春期子女,我們仍有管教的角色。孩子個人衛生,要管嗎?是否執房,要管嗎?孩子放學後上網的時間,要限制嗎?是鼓勵自控,還是全權控制,強熄WIFI?孩子GCSE選什麼科或GCSE後的出路要幫他做決定嗎? 孩子要學習什麼事要自己負責,有什麼事是需要別人支援。要拿揑這個管束、放手、引導的平衡實在不容易,但首先爸爸媽媽要一致。不妨列出爸爸媽媽心目中孩子不同階段的期望清單,再和孩子溝通什麼是孩子的自治範圍、什麼是父母的管轄範圍,但需謹記孩子的自治範圍應不斷增加。英國的孩子自主較強,對孩子的私隱保障亦較大。心泉的家長常反映子女在英國所見的輔導人員不會告訴家長輔導情況,就算年青人看醫生,醫生也不預期家長會在場。爸爸媽媽若事事不放手,孩子會比較同學口中的父母,就會產生更大的衝突。 爸爸媽媽,我們很愛比較。總是覺得別家的孩子較上進、較聽話。可是每個孩子的長處不同,能力也不同。多稱讚、互相尊重、適時放手,相信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也可在英國開創自己的新天地。(原文刊登於 #英國號角 2024十月號)

阿SIR、MISS同你傾A Level

英國高考 (A Level) 基本資料:

  • 英國高考於Year 12-13 兩年完成
  • 學生通常在Year 12 修讀 3 科或以上,之後最少選擇應考3科
  • 學生在高考取得 3 科合格,即符合升讀英國大學資格
  • 在科目選擇上,英國高考沒有文理科的選科限制,學生可根據自己升學意向選科

報SIXTH FORM/COLLEGE 程序

一般學校的year 12-13 和sixth form college有什麼不同?

考畢GCSE升讀的College有三種:

  1. School wtih sixth form (為11-18歲學童而設學校):由Year 7至Year 13,即原校升讀Sixth Form, 部分同學也可選擇升讀另一間學校;這類學校的Sixth Form 學位較少,原校升讀較有歸屬感,科目選擇較傳統,不過近年也多了學校開設BTEC課程和A Level、BTEC混合系列。
  2. Sixth Form College:Year 12至Year 13, 類似香港的恒商,只針對A level及BTEC 課程,有兩級學生,人數由數百至過千人不等,科目選擇較多,電影戲劇都有;部份設有新課程T Level,這是新學制,尚未普及。
  3. Vocational College:職業導向,類似香港的專上學院,有BTEC課程, Apprenticeship實習課程,19歲以上的Assess to HE課程,開設科目不同地區的學校也不一樣。科目有髮型設計、建築及旅遊等。

GCSE後的多元出路可參閱: https://www.careerpilot.org.uk/information/your-choices-at-16

何時報Sixth Form/ College? 是否要自行報學校和每一間各自去報?

  • 一般來說9-10月已開始自行報名,建議多報幾間Sixth Form。在收到conditional offer後不少學校會安排Taster day讓學生試讀一天。
  • 建議最好有兩個Offer。一來可能Conditional offer要求的成績可有不同,另外就是最終可選修的科目或會因額滿或成績原因而未如所願,但可能另一間可修讀最想讀的科目。有些同學開學頭一兩星期會兩間都返,看那一間最適合。
  • 每間Sixth Form 收生門檻不會很高,達學校基本要求就收,要視乎地區找學校,再看收生條件如部份學校會看catchment area或聯繫學校(Feeder school)如同區學校或同一辦學團體的學校。

如果英文GCSE 不合格,咁仲有乜嘢途徑可以入返大學呢?

英、數在英國很重要,最好有合格的GCSE成績,建議11月重考;若讀Functional Skills Course的英文,最高也可達Level 2即GCSE英文合格的同等資歷, 但沒有IELTS的認受性高 。

A level選科部份學校會開AS Level/ A Level及BTEC課程,不是只是讀A Level嗎? 選修AS Level/ BTEC是否不利升大學,怎計UCAS的分數?
不少College 有A Level, 又同時有BTEC/ T Level, 究竟應該怎樣選擇? 兩者成績入大學的機會是否一樣?

英國是廣泛應用資歷架構的地方。資歷架構Level 3 是指修畢A Level、BTEC Level 3及T Levell的課程,修畢大學第一年就是Level 4程度。詳見: https://www.careerpilot.org.uk/qualifications

A Level 等於Level 3 課程 ,有67%考生選擇A level ,以考試導向為主。接近7成學生讀A level課程,需考取至少3科AL;讀BTEC同樣可以上大學,機會一樣,視乎選科組合如何。

BTEC有兩種課程包括 Level 3 National Cert 、Level 3 National Diploma ,課程會說明讀幾多個單元等於1-2 個A Level課程, 要看清楚對照多少個A Level,多數是1-1.5個A Level,如Drama、Music有機會是當1.5個A Level。BTEC課程內容以習作導向為主,似是香港DSE的校本評核 , 而A Level就是考試為主,按公開試考卷的表現定成績。BTEC仍有考試,大部份考試會在1月應考,3月就有成績,在結合校內課程成績計算後,考生可決定6月是否需要進行重考。 BTEC的Business、Health & Social care 課程非常受歡迎 ,有學生修讀混合課程,例如想做護理行業,部份學生會修讀A level生物及心理,再加一科以實戰及應用為主的BTEC Health & Social Care。修讀BTEC的好處除了應用程度高,適合不想讀太多理論的學生,還有考試會比A Level早,交完功課也是2-3月,就可專心溫習其餘的A Level。

A level 與BTEC的分別,可參閱: 

https://www.careerpilot.org.uk/parent-zone/all-questions/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a-levels-and-btecs

T Level 出現是想取代BTEC,是早幾年教改產物,所以部份BTEC課程出現減少資助情況如建築及工程。T Level等於3個AL程度及要求必須要做實習,適合很早能決定自己專項發展的學生,因為課程本身似大學一年級。不過T level發展困難,例如學生找不到實習,學校無足夠資源。

有關T Level介紹: https://www.bbc.co.uk/bitesize/articles/zdr28hv

選科

若GCSE 只考foundation paper是否不能選修A Level相關的課程?

Foundation 適合能力不太強的學生,成績最高5級;Higher Paper 評級則是 3至9級。

對於讀Foundation Tier 學生,基本上不建議修讀A Level課程,一般GCSE成績平均有6級較理想,否則會讀得很吃力。

一定要讀過GCSE同科目才可選Alevel 的同一科目嗎?

不是的 。本身GCSE開設科目有限,例如心理、哲學,學校未必設有GCSE科目,所以Sixth Form選科不要求讀過,詳情 可向科目老師了解。

選3科或是4科好? EPQ 值得做嗎?

主流考3 科,大學要求也只看3科;有學生讀4科,但通常要求GCSE成績較佳,才可修讀4科。讀4科AL 好處是多個選擇,能了解自己能力,在考取大學寫Personal Statement時可顯示能力。

EPQ即是 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是獨立專題研習,學習過程是個很好經歷,可自訂題目做調研,如有很強的興趣,會學習很開心,也可顯示自己能力,在 寫Personal Statement時內容更豐富,做得好的話學生能建立自信心。詳見 https://qips.ucas.com/qip/extended-project-qualification-epq。要留意EPQ不等於一科A Level,計算UCAS分數最高為28分,一科A Level則最高為56分。

選擇學科報讀Sixth form時,應該按照興趣、預計GCSE成績選科,還是考慮將來選擇職業的方向去選擇?大學會否要求A Level是否必須修讀某些科目? 我如何得知要求?

建議興趣先行,有熱誠才讀得開心; 如有興趣,即使面對艱深內容也會開心;一般來說讀完大學,未必和工作有關係。對於大學收生條件,不同學校及學系均不一樣,建議到 UCAS網參考 每科要求。 部份數理科目,當然會要求學生有修讀數學或科學等相關科目。

若希望選修職業相關的專科,建議可先進行職業測試,UCAS同BBC Bitesize也有相關的測試

https://www.ucas.com

https://www.bbc.co.uk/bitesize/careers

A level 修Maths and Further maths 會否只當一科計?還是Further Maths 是計半科嗎?

當兩科計。A level Maths 對比香港,程度等於DSE 的M1+M2, 較淺一些;A Level Further Maths則等於M1+M2,再 深一些,但就沒有香港Pure Maths 般深,適合數學 GCSE 8級以上同學選讀。

另設有core maths, 專讀統計學,屬AS Level equavalent一年課程,適合想學習數學,但又未有修讀A Level數學的能力與時間或若 Year 12 發現數學跟不上,Year 13 可改選 Core maths

數學比較好,可以讀全部數學相關的科目嗎?若未有明確大學選科意向,是否選讀Sciences 同 maths會有較多升大學的選擇?

STEM 是教學潮流,大學收生標準也有相隨調整,A Level數學、物理、科學都有用;即使修讀地理,都要求有數學根底,對升學選擇有好處。

但是否全理科就好?不一定,視乎學生興趣,如本身深醉數理則可以考慮,例如劍橋的Computer Science收生,偏向收取修讀 Further Maths這類學生。

BBC Bitesize 網站有很多職業資訊,讓學生摸索興趣。The Advanced Mathematics Support Programme (AMSP) 也有不少數理科升學出路的資訊(https://amsp.org.uk/)。與香港不同,英國選科不分文理,出路也很闊,除非好肯定只行某方向,否則選科宜保持彈性。舉例而言,如修讀全部文科,三份考卷也會寫很多文字,非常辛苦。

自修A Level 是否很困難?

是比較困難。
即使是自修中文,也不容易,因為需要有一定文學知識,要看書。GCSE和 AL 中文是兩回事,AL 中文絕不易考,程度如DSE中文,並要求做個人習作,選題目做報告等。

建議找歷屆試題參考,就知道自修能否應付相關科目,作出更好的教育選擇。

考試與學習生活

如何尋找工作體驗的機會?

在Year 12 暑假前,學校通常提供名單,列出數十家公司的聯絡名單,學生可按興趣自行聯絡,也可自己找公司,通常會找在家附近的,慈善組織、博物館、NHS的工作機會較多。 有些學生找到網上的Virtual Work,也可一試。累積工作體驗對報讀大學有好處,最理想是能夠把工作體驗和想報讀的大學科連繫起來,豐富個人經歷和故事,在Personal Statement可列出工作經驗和所得啟發。

有些大學科目有具體工作經驗要求,例如獸醫,需要有140小時工作體驗,各科收生要求有詳細說明怎樣的工作體驗才有用,家長和學生可以多了解。
有關工作體驗的介紹,可參閱:
https://www.careerpilot.org.uk/information/a-job-or-career/work-experience-what-s-in-it-for-me
https://ultimateguides.ucas.com/findingworkexperience/

如何好好準備A level 試?應如何尋找合適的補充資料或練習?

在英國 應付A Level ,最重要是跟上學校教授進度,課堂有別於香港,不會連貫或按次序教學,老師會按自己方式調動內容次序。學生最重要跟著課程要求,參考所屬Exam Board認可的教科書,研習相應的歷屆試題和和練習,能較有效應付考試。

有些科目有不少網上平台,例如數學,不同Exam Board的數學科內容差不多,在數學科可參閱不同Exam Board的試題。學生可了解學校本身購買了什麼學習平台,資料也很充足的。 但其他科目,不同Exam Board會有不同課程及評核方法,要依從不同Exam Board選取溫習材料。
不要太早操試題,整個A Level課程其實只有一年零三個月教學,如太早做,對於未教過的,是應付不了的;建議跟不同主題作出操練,只做教過的試題;另可參考每年的考官報告及計分表,這在網上可找到。

應試不是考試前才準備,在Year 12一有不明就要𨤳清,不要拖延,累積問題便會拖慢吸收進度。Sixth Form其實是開始準備大學生活,需要自己主動找材料,不能只靠老師教導,就如讀大學般,自主性要提高。

若同時修讀Maths及Further Maths,可留意兩科的內容銜接,有時兩科教學進度會有偏差,容易混淆,可以提早預習。

文商科方面,A Level部份科目會考三份Paper,很多科都有綜合試卷,即把所有學的東西概括在一起,目的是考學生的綜合認知 ,是否懂得融匯貫通。

有時同一科會有兩個老師同時教不同課題,要靠自己結合,具體可向學校查詢,情況就像同時追看幾套劇,要知道不同劇集在發生什麼事。

A Level Predicted Grade 是如何評估出來?

主要看校內評核,即Mock Exam,用作爭取大學的 Conditional Offer;通常學校提供四次機會,如失手,之後也有機會再考另一次。

讀A level需要交學費的嗎

16-19歲學生若選擇政府的學校就讀是會得到資助。

可參閱: https://www.gov.uk/guidance/16-to-19-funding-how-it-works#:~:text=sixth%2Dform%20colleges-,Summary,age%20at%20any%20FE%20college

升學

升大學會考慮GCSE成績? 

會,因為要達基本要求。例如,有些神科收取的學生,大家的A level都爆分,那便再看學生的GCSE 成績,是否持續優秀。 另外部份科目如Psychology,部份大學會對GCSE的數學或科學科成績有基本成績要求。舉例: https://warwick.ac.uk/study/undergraduate/courses/bsc-psychology/

同時,即使是頂尖的大學,也不會要求學生GCSE全為8-9,部份大學會透過面試及額外要求報考者另考入學試來決定是否取錄申請人如The University Clinical Aptitude Test (UCAT),詳見: https://www.ucas.com/applying/applying-university/admissions-tests

如果 中五來英,無考DSE,又無GCSE成績,如何報UCAS?

相信其他來自歐洲、亞洲的學生也類似情況,沒有相應的公開考試成績,最好問自己學校及UCAS 名單上的大學 ,或許看校內成績、Predicted Grade等,這不只香港學生才有的問題,應該有機制的。
一般來說,沒有DSE,但憑A Level成績,再加 IELTS成績, 報讀大學絕對無問題。

英國學校是怎樣和學生做生涯規劃的? 老師會唔會協助或者指導學生寫personal statement?

學校會有Futures Day,讓學生思考將來做什麼,一般在Year 9已開始有。
至於指導學生寫Personal Statement方面,視乎學校而定,通常老師只給意見,不會修改;義工經驗、工作體驗、課外活動、愛丁堡獎勵計劃,一些個人成長經歷都有幫助。

如對某些科目感興趣,也可分享有沒有受到什麼書或學者、名人的啟發, 最忌只講成績。

網上很多格式參考資料。留意牛津劍橋的醫科和獸醫是較早申請的,Year 12學期末,大約5至6月就要準備。對於學術成績強,每年10月15日前要報牛劍的學生,學校或設專人幫手。
參考網頁:
https://www.ucas.com/applying/applying-to-university/writing-personal-statement/how-write-personal-statement

如何準備personal statement因為只能Submit 一份Personal Statement,英國報大學是否各間大學也只能報讀同一學科?

報5間大學也只可呈交一份Personal statement,但Clearing Round就無此要求;因此要想清楚自己要報讀什麼;若Personal Statement與報讀課程並無太大關連,那就會影響大學是否取錄。故報讀的5個選擇,科目要相近類似,不能完全無關。

除了成績,課外活動及工作體驗對升讀大學有多重要?

有幫助,主要反映學生個人成長。

到大學資訊日,可以如何問及看什麼?

掌握有用資訊: https://www.opendays.com/ (各大學及college 的開放日日期)

大學資訊日提問建議:
https://www.ucas.com/applying/you-apply/what-and-where-study/university-open-days/preparing-university-open-day
https://www.unifrog.org/know-how/uk-university-open-day-checklist

大學開放日主要看校園環境、交通等,也可和校內學生聊天,感受校園文化是否適合自己 ,也可以 問老師的收生要求。UCAS會問學生有無去開放日 ,但非必要;如親身了解,對選擇學校有幫助。

有什麼網頁,可以協助家長及學生較多了解報讀大學的要求及相關程序?

推介https://www.ucas.com,內有職業測試、課程概要如科目平均收生要求、個別大學收生要求、又可以看新興科目。現時大學有不少雙學位課程如經濟及法律雙修,甚至是新科目。對比香港,英國的大學科目非常多元化,建議學生及家長多研究UCAS的網頁, 了解各科收生要求。同時,UCAS網址會顯示不同課程即A Level、T Level及BTEC課程的對照計分方法。可使用以下的計算工具https://www.ucas.com/applying/you-apply/what-and-where-study/entry-requirements/calculate-your-ucas-tariff-points

會唔會有機會5間大學都唔收?應該怎樣部署?

若不滿結果,有一個Clearing程序,參考網站:
https://www.ucas.com/applying/after-you-apply/clearing-and-results-day/what-clearing

不滿結果有兩情況:
考得比預期好 ,Predicted Grade不好,報了次一等學科,正式放榜考得好很多,可向心儀學校問有無位,可放棄原有Offer的學校。
考得不好,無位,盡早打去其他學校問有無位,之前要做好準備,列出候補大學。

另UCAS報5間大學時,可放一些大學Foundation課程選擇,以防萬一考得不好也有保障; 報Foundation有好處,就會較易入,讀完基礎課程可直接入相關大學的學位課程。 Foundation 課程並非只給國際學生,本地生亦適用。

因為未攞到永居,想gap year 一年,應該先報讀大學,然後申請defer 一年,還是下一年先申請大學呢?大學通常會唔會接受呢?

兩者皆可。在Gap Year 後,可以開一個新戶口再報UCAS。好處是已有A level成績。

若學校早知學生會進行Gap Year一年,會鼓勵學生先開UCAS戶口,讓相關老師協助提供資料,因為之後可沿用原有Personal Statement報UCAS。UCAS戶口可保存資料,之後先報易有甩漏情況,教導老師亦有機會已不在校而難以幫忙。

建議先拿大學Offer,可令Gap Year那年盡情體驗生活、遊歷世界、做義工等等,要學生自行規劃,不要浪費Gap Year的時間。

心泉分享

選校有何考慮 及 學校探訪時觀察清單

選校有何考慮 及 學校探訪時觀察清單 移英家長最緊張的就是小朋友的學位安排,但很多時候Council 未必派到心儀學校,家長是否就應斷然拒絕? 若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家長在選校時的考慮就要更多。8-9月是不少家長移英的黃金月份,之後9-10月就是升中家長申請派位的時限。英國的公立學校是以就近入學為原則,孩子的讀書規劃會影響家長租屋及置業的決定,不能不仔細考量。本地家長選校時不只是考慮成績及Ofsted的視學報告,但單看學校網頁亦難了解一所學校是否適合自己的子女,因此不少家長會要求訪校或趁OPEN DAY時到校參觀。我們的義工翻譯了Bracknell Forest Information, Advice & Support Service給予SEN家長選校時的考量清單,還有若安排到訪校時可觀察的地方及詢問校方的問題。https://hongkongwell.uk/visiting-schools-checklist/。即使沒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家長也可從清單找到自己想知、想問的問題。當然若能加入社區的家長群組,也可從中探聽一下本地家長的評價。祝孩子能找到適合的學校,愉快學習。

心泉分享

就開學,孩子和你預備好了沒有?

就開學,孩子和你預備好了沒有? 有些孩子會對開學感到焦慮,暑假好地地,食得、瞓得、玩得、吹得!但一到8月尾就開始嚟料,食唔安、坐唔耐、瞓唔著,開始唔講嘢、甚至會喊及變得很燥底!這是你孩子的寫照嗎?若是參考本地組織給家長及SEN學童的開學小貼士,不論孩子是否有特殊學習需要,這些小技巧也可有助減輕孩子的開學焦慮。英國心泉得政府資助為香港移居英格蘭的學童提供免費輔導服務及為家長提供諮詢服務,若情況持續,不要收收埋埋,孩子有他們的擔憂,未必懂得表達。爸爸媽媽也不可掉以輕心,以為再過一段時間就無事。It’s OK not to be OK!

zh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