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分享

家校合作第一回

家校合作第一回

分享家長:Snoopy

孩子F抗拒上學,光有家長的努力和愛是不足夠的,學校的配合能令事情事半功倍。於是孩子見過香港的臨床心理學家後,知道他沒有患上情緒病,我們便約見學校,商討支援方案。

十月上旬,我們來到學校,出席會議的還有負責培育的統籌老師(Head of Pastoral Care Team)及級導師(Form tutor)。個半小時的會面開始時,F是在課室上課,只有家長和校方相互了解孩子情況。

開始時,其實相當緊張的,因為自己的英語能力一般,雖然爸爸的水平較好,但我最了解孩子的情況,只好硬者頭皮,以最簡單的英語做解說。

為了令老師們較能明白香港的年青人移居來英國所面對的掙扎,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解釋香港政局對年青人的影響、兩地教育模式的分別、港人生活習慣等。觀乎老師的提問,我們的講解內容,真的很有必要。

就政局上,老師們會多問孩子在社會運動上的參與程度,我們解釋孩子雖不是前線參加者,但也會因著香港的變化、警民關係而有情緒牽動,還有最重要的是香港危難之時離開香港,也是充滿內疚。這一點老師們因有留意香港的新聞,也和新入學的香港年青人交談過,也能理解F的情緒反應。

教學上,老師會說F看來很疲倦,也很少做回應,問我們他是否經常如此。我們從香港的單向教學模式說起,讓他們知道香港學生上堂會較被動及少發問,但會留心上課及依從課堂及功課要求。兩位與會老師說會與科任老師多溝通,多為F提供一些課堂及課業指引。

輪到校方發言,主要是談談他們觀察了F上堂及交友情況,認為他在學習及人際關係上其實並沒有問題,當中關於交友的篇幅特別多,大概是英國的學校很擔心霸凌投訴。老師也向我們了解F的作息、對學校的印象及暫時有哪些較喜歡的科目與老師。

當中,他們最難理解的是我們為甚麼沒有嚴格規管其生活模式,例如未有建立每晚10時就寢的習慣,也沒有在睡眠時間收起孩子的手機及電腦。我們只能解釋香港人多會較遲睡及睡得較少。

然後,老師把F也叫進來,一起商討調適方案,包括可以提早下課回家休息、早睡早起、限制上網時間、讓科任老師知悉其情況及提供個別課程指導、及由輔導員及喜歡的老師提供情緒支援等等。

不出所料,F在作息及電子產品使用上和老師爭拗,甚至拍枱表示不滿,因為他非常重視和香港朋友聯繫的黃金時間。對此,老師立刻作出嚴肅訓斥。最終他唯唯諾諾說會嘗試提早睡覺。

老師也同時拿出紅蘿蔔,就是讓他改修心愛的科目,但條件是他要達到一定的出席率,而且在自修下能夠考試過關。F因為時間表問題,被迫修讀化學科,要放棄他鍾情的電腦科,早已百般勉強,對於老師的建議當然高興。但是當老師建議他和同學一起留校完成功課及參與課外活動,F則堅拒,校方也只好作罷。

雙方約定11月學校考試後再另行檢討,期間老師們與我們繼續以電郵及電話聯繫,也不時會與F檢討其表現,科任老師也適時給予讚賞及邀請F參與一些他極感興趣的校外活動。

F的出席情況陸續改善,由不肯回校,到大致每天準時回校。老師信守承諾,讓他參與電腦科的考試。F最終成功轉科。當然過程中仍然會有起伏,孩子仍然會有不想上學的日子,但是總算是走出了最黑暗的境地。

回望這幾個月的經歷,F的情緒也牽引了全家的情緒,尤其是每天早上猶如上戰場一樣。給予孩子關懷、體諒,但又要有所堅持。作為父母,我們只能陪著孩子經歷這段艱難的適應期。

zh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