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tional distress (Chinese version Only)

「紓緩盒子」DIY

建議你放⼀系列有關感官的事物和⼀些令你集中注意⼒
的東西,包括⼀些可以聞到、觸摸到、看到、甚至是品
嘗到的東西。以下是我盒⼦裡放的內容,你可以根據⾃
⼰的喜好作更改。

家長如何照顧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

壓力人人有,父母或照顧者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支援兒童和青少年,讓他們保持心理健康。

我睡故我在精華版

移居英國後生活壓力表面上大減,卻出現失眠?臨床心理學家Daisy Chow為大家講解成因及如何處理。

反映孩子情緒狀況的訊號

小朋友移民適應話咁易?小朋友未必識得表達,臨床心理學家鍾志梅提提爸爸媽媽可以留意D咩

有助孩子適應移英生活的因素

小朋友移民適應話咁易?個個小朋友都係獨一無二,小小內心也有不同心事,爸爸媽媽言教身教,好好鋪排一下,就會好幫到仔仔女女勇闖英倫。

孩子拒絕上學怎麼辦?

孩⼦和年輕⼈不時會擔⼼學校裏發⽣的事情,這是正常不過的。最重要是去
承認有問題需要解決,並且與年輕⼈及學校合作,盡快尋求合適的⽀援。

兒童焦慮症

兒童不時感到擔心或焦慮是正常的 - 例如當他們開始上學或上託兒所,或搬往新地方。但是對於一些孩子來說,焦慮每天都影響他們的行為和思想,干擾了他們在學校、家庭和社交生活。這種情況下,你或需專業人士幫手解決。

族種歧視造成的情緒問題

孩子面對種族歧視,無論是大是小、間接還是直接、單一事件還是持續發生,都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自尊心,令他們感到憤努、意志消沈或沒有希望。若他們正經歷這些問題,一定讓他們知道你明白他們的處境有多麼困難,告訴孩子他並不是孤軍作戰,也是提醒他們現在 可能很困難,但是事情會好轉的。

創傷後遺症(PTSD)

如果你有一些很可怕的經歷,例如暴力、侵犯、強姦或生命受到受威脅,就有可能出現創傷後遺症。如果你曾經目睹一些可怕的事情,例如嚴重意外,亦有可能有創傷。

抑鬱症

如果您認為您的孩子可能患有抑鬱症,讓他們儘早獲得幫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拖延得越久,成為長期問題的風險就會更高,而且越有可能擾亂您孩子的生活。

孩子自殘怎麼辦?

自殘是指某人以故意傷害自己,來應對痛苦或不堪重負的感受和經歷。自殘的人可能有很多強烈的想法和感受難以處理,因而覺得傷害自己是唯一的應對方法;他們也可能是感到麻木,因而以傷害自己來獲得某些感覺。

支援憤怒中的孩子

當事情未如理想、遇上不公平的事或別人傷害我們時,憤怒是一種再正常和健康不過的反應。憤怒讓我們知道有問題或不妥。

青少年睡眠小貼士

建議青少年在上學日晚上至少睡8至10個小時。以下方法可確保你的孩子有足夠的睡眠,以保持健康,並在上學前得到充分的休息

尋找精神健康、特殊教育需要等支援服務的途徑

在英國,為有精神健康需要,或有特殊教育需要和殘疾的兒童和青少年(SEND)尋找支援服務,家長可以有以下的途徑

從被隱形到想隱形的移居小孩

一個十來歲的小孩,放學後揹着書包,連校服都未換,便匆匆登上了巴士,直往他的目的地 — 機場。要搭飛機嗎?一個人要去哪兒呢?他的口袋裡明明没有錢買機票啊。

支援兒童和青少年焦慮的七種方式

安娜.弗洛伊德中心 (Anna Freud Centre) 的臨床醫生研發出以下七種方法,相信是回應兒童和青少年的 擔憂的最佳做法。

抑鬱症

如果您認為您的孩子可能患有抑鬱症,讓他們儘早獲得幫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拖延得越久,成為長期問題的風險就會更高,而且越有可能擾亂您孩子的生活。

「英國⼼泉」諮詢服務

擔心18歲以下的子女有情緒上需要或你本身是16-17歲的年青人正在面對情緒困擾,我們可以幫你。

兒童焦慮症

兒童不時感到擔心或焦慮是正常的 - 例如當他們開始上學或上託兒所,或搬往新地方。但是對於一些孩子來說,焦慮每天都影響他們的行為和思想,干擾了他們在學校、家庭和社交生活。這種情況下,你或需專業人士幫手解決。

創傷後遺症(PTSD)

如果你有一些很可怕的經歷,例如暴力、侵犯、強姦或生命受到受威脅,就有可能出現創傷後遺症。如果你曾經目睹一些可怕的事情,例如嚴重意外,亦有可能有創傷。

如何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

當孩子因為面對挑戰和不明朗而感到擔憂時,要告訴他這是正常不過的。你可以傾聽孩子的擔憂,鼓勵他們發問,以肯定您是否真的理解孩子的想法,也可以嘗試用實際的資料或例子來回答他們的問題。

孩子自殘怎麼辦?

自殘是指某人以故意傷害自己,來應對痛苦或不堪重負的感受和經歷。自殘的人可能有很多強烈的想法和感受難以處理,因而覺得傷害自己是唯一的應對方法;他們也可能是感到麻木,因而以傷害自己來獲得某些感覺。

認識孤獨感

當您察覺現況和您期望的社交生活有落差,就會產生空虛感和渴望感,而這些感覺能帶出各種負面情緒。當您在香港的朋友相聚而您不在其中,您或會感到孤獨和痛苦。

建立朋友圈

擴大你的社交網絡,1無論你是剛剛搬家還是只是感到缺乏社會支持,建立新的聯繫都可以幫助你克服孤獨感。

克服社恐

你的自我感覺會大大影響你與他人的溝通和聯繫方式。如果你認為自己很沉悶、很奇怪或者很麻煩,你可能會不太願意伸出援手。害羞和社交焦慮會導致孤立感,那會加劇你的不安全感。

傾偈技巧

你可能認識一個社交達人,當與完全陌生的人聊天時,他們毫不猶豫或尷尬。對於這些人來說,輕鬆的社交互動似乎很自然,其實你也可以培養自己的對話技巧。通過這樣做,你會感到更加自信,在看似不可能的情況下結識新朋友的機會也會增加。

社交疲勞

有些人感到左右為難:社交讓他們感到精疲力竭,但沒有社交會增加他們的孤獨感。如果你性格內向,或者患有影響你精力水平的疾病(例如抑鬱症),便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固本方可培元秘訣

心理健康狀況會導致人們自我孤立,使孤獨感長期存在。對於許多認知、情緒和精神疾病,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你最好盡量了解你的病情和可行的治療方案。然而,一些步驟仍然可以改善你的整體心理健康。

心泉分享

孩子機不離手點算好?!

孩子機不離手點算好?! 你看到孩子給你的「摩斯密碼」嗎? 英國心泉的義工經常聽到爸爸媽媽說孩子沉迷打機或手機的問題。不要說對年輕人,對成人來說網絡世界各種的娛樂、資訊、溝通平台也是大人移英後的安慰劑。不是說要任由孩子打機或手機成癮,但在責備孩子前或孩子成癮前,我們又是否見到孩子的需要?

心泉分享

我一個女人仔….. 可以做到乜?

我一個女人仔….. 可以做到乜? 媽媽K未移英前是學校社工,如今做「媽媽更」— 工廠、食肆…什麼工種也好,可準時接送子女,交通時間短就是一份好工。流水作業的日子中,開始問為何會離那個喜歡的「自己」越來越遠?來到英國究竟是為生存還是生活? 然後知道有一班儍人組織了英國心泉。

精神健康服務

Red Flags to watch for kid

第一次見GP 會做乜?

如果你嘅情緒同感受,已經開始影響你嘅生活,你嘅精神健康可能已經出現問題。例如你會經常感到焦慮不安、情緒低落;或者出現飲食失調、自殘行為,就應該求助。約見GP(醫生)係第一步。

英國公立兒童精神健康服務

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是一項為兒童及青少年及家長提供的專科服務,簡稱CAMHS或。這裡會介紹孩子被轉介到CAMHS時,你可以預期甚麼、你們會與誰人見面等等。
資料來源為NHS及youngmind,點擊這裡閱讀英文資料

如何申請英國兒童情緒支援服務PART 1 – 申請CAMHS的指引

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是一項為兒童及青少年及家長提供的專科服務,簡稱CAMHS或。這裡會介紹孩子被轉介到CAMHS時,你可以預期甚麼、你們會與誰人見面等等。
資料來源為NHS及youngmind,點擊這裡閱讀英文資料

如何申請英國兒童情緒支援服務Part 2 – 申請ADHD及自閉症評估及有關SEN服務的Q&A

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是一項為兒童及青少年及家長提供的專科服務,簡稱CAMHS或。這裡會介紹孩子被轉介到CAMHS時,你可以預期甚麼、你們會與誰人見面等等。
資料來源為NHS及youngmind,點擊這裡閱讀英文資料

英國公立兒童精神健康服務

兒童有時其實只須要有人願意聽聽他們的心底話,但是情緒問題已開始對其生活做成影響,則須要尋求專業意見。

心泉分享

「單打獨鬥」的挑戰

「單打獨鬥」的挑戰 移英家庭中有部份父或母仍在港工作或照顧家人,只有其中一位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英國。人生路不熟,既要為日常生活繁瑣事宜而操心、還要建立全新的社交圈子,或因照顧子女而未能如香港般外出工作,種種轉變也令這批家長面臨極大的精神壓力。加上夫妻分隔兩地,在港的配偶若未曾在英國生活,也實在難以完全理解這邊所面對的種種困難,孤單感油然而生。若加上孩子適應上或子女管教上出現岔子,心裡就更難受。還會擔心子女的教育安排、居住社區的治安、居所的安全情況等。但要關關難過關關過,更要以下的配合:

家長常見問題 Parents FAQ

這𥚃的資料主要來自英國及香港官方機構及志願組織之英文網頁,由義工翻譯為中文。想閱讀英文原件的家長,請參考資料下的英文網站連結。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here are largely sourced from governments or NGOs in UK and Hong Kong. They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y our volunteers. Please refer to the links attached on relevant pages for the original copies in English.

  • 港英教育大不同分享:節錄和錄影

    港英教育大不同,200多位報名參與 英國心泉 周一講座的家長,講到最難適應的地方,依次為:
    🤔教學模式不同,如沒有教科書,要上堂自行抄筆 (29.3%)
    🤔不知道子女的水平如何 ( 26.9%)
    🤔如何與英國老師溝通 (19.2%)

    Read More
  • 英國GCSE/16+教學FAQ

    港英教育大不同,家長先掌握當中之分別,是協助孩子適應英國生活的第一步。英國心泉請來四位在港英兩地均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出席「阿Sir 、Miss同你傾」活動, 回答百多位家長的問題,這裡節錄高中組(GCSE/16+)的熱門答問

    Read More
  • 英國初中教學FAQ

    港英教育大不同,家長先掌握當中之分別,是協助孩子適應英國生活的第一步。英國心泉請來四位在港英兩地均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出席「阿Sir 、Miss同你傾」活動, 回答百多位家長的問題

    Read More
  • 港英教育大不同

    Fred Sir為香港註冊教師,十年資助中學教學經驗,並曾任訓導老師多年,目前已成為英 國的註冊教師,於英國中學任教至今已一年。他早前出席心泉分享講座,向家長介紹港英兩地學校文化之別。

    Read More
  • 選校有何考慮 及 學校探訪時觀察清單

    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子女。以下須知只為一般關注的事項。家長也可提出其他問題,好能找到最切合你孩子需要的學校。

    Read More
港英教育大不同

英國小學教學FAQ

港英教育大不同,家長先掌握當中之分別,是協助孩子適應英國生活的第一步。英國心泉請來四位在港英兩地均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出席「阿Sir 、Miss同你傾」活動, 回答百多位家長的問題,這裡節錄小學部的熱門答問…

心泉分享

BNO專欄: 兒童的心靈指引

「小朋友最容易適應」、「英國讀書無沒有香港的壓力大,小朋友一定好開心」
聯絡「英國心泉」的家長不約而同地表示,很怕聽到親友這樣說。他們的孩子不少正在面對適應的困難,甚或情緒困擾,但家長和孩子往往只能將憂慮吞回肚裡,彷彿孩子的困局是不能說的秘密,家長們更不時質疑自己移民的決定是否有錯。
孩子的成長有喜有憂是正常不過的事,但要正視孩子移民前後的需要,要留意的是孩子為何會不快樂?

孩子移居英國後如何適應? 給父母的Checklist

❤️孩子移居英國後如何適應? 給父母的10個建議❤️

要離開自己成長的香港移遷外地,對大部分家庭都是前所未有的經驗和挑戰,尤其是孩子,他們大多是跟隨父母的決定,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面對這些重大轉變, 無論什麼年紀的孩子也承受著很大壓力。 

年幼的孩子,無論情緒或起居飲食,都可能會出現一些倒退情況;年青人雖然看似較獨立,但他們的情緒可能更複雜,既憤怒又傷心,這些沉重的情緒往往為他們添加一份無力感。 

這段過渡期, 孩子們更需要父母加倍的耐心和明白,陪他們走過新移民適應之路。

1️⃣ 保持日常生活規律

盡量維持孩子日常生活有穩定時間表。例如每天進食、作息、遊戲時間⚽🚲,尤其年幼小孩需要穩定性和充足的休息。孩子可預計的日常越高,他們可越快適應新生活。

 2️⃣ 快樂的計劃 

 一些有趣的活動,能增加正面的經驗和生活的樂趣。例如跟孩子一起尋找美味的雪糕店🍦,好玩的公園遊樂場…… 🎢

 3️⃣ 掌控感與熟悉感

 讓孩子有空間話事。增加他們的掌控感, 參與某些決定,例如自己房間的顏色🌈。年青人可嘗試給他們一個預算,放手讓他們設計自己的房間裝置擺設。盡快安頓家居,尤其孩子的房間,擺放他們熟悉的物件,讓孩子感到安心,例如:家居擺放孩子喜歡的零食、床單被鋪和玩具🧸。

 4️⃣ 哀傷反應是Okay 😢

 明白小朋友可能不捨得香港的親人朋友,讓他們體驗道別時有難過😩的感覺,這些是我們情感的一部分,反映我們珍惜和看重這些關係。孩子能跟父母表達這種難過又無奈的感受,反而是健康的表現,有助他們情緒調節和適應新生活,父母和孩子就一起去經歷這段哀傷期吧! 

It is Okay to be Not Okay! ⛈️

5️⃣ 與香港保持聯繫

幫助孩子與朋友保持聯絡。移居英國並非等於要斷絕✂️以往珍惜的關係,協助孩子透過社交媒體保持聯絡,例如協助祖父母👵🏼和孫兒建立電子郵件地址、facetime帳戶,可讓他們上載近況及照片等等。

6️⃣ 一起投入學校生活

增加對學校歸屬感,是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的重要因素,家長可以多參與學校事宜💕,例如跟學校商量開學的安排,與老師保持溝通等等,皆有助培養孩子對學校的歸屬感。

7️⃣ 聆聽弦外之音👂

嘗試細心聆聽與明白孩子的心底話,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及教導,更不要否定他們的感受,要嘗試理解他們說話弦外之音🔍,讓孩子知道父母一定會陪著他們去經歷新生活的各種喜怒哀樂。

8️⃣ 照顧自己要瞓好

離開熟悉的家,帶著家人去一個新地方重新開始,這份責任實在不輕。適應新生活的路有喜有悲,複雜的情緒是巨大的壓力,所以父母也要好好照顧自己,調節情緒和壓力,必須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太疲累難對孩子予以耐性耐心和包容。

9️⃣ 調節心態齊冒險

父母帶著什麼心態去面對移民後的新角色和身份, 也會直接影響孩子怎樣理解自己的生活經驗。父母與其遺憾沉溺在失去的東西,倒不如先安撫自己心裏的失落,然後給自己一個鼓勵和肯定自己的勇氣,好好去迎接眼前新的一頁,與孩子一起發掘更多可能性,也讓孩子慢慢經歷「雖然我會好掛念香港的…(朋友), 但我仍可繼續…(認識新的朋友)」。就和孩子約定🤗,好好開展一場冒險之旅吧。

🔟 主動尋求協助🆘

留意子女的身心情況,如果他們持續兩星期出現情緒過份困擾, 又或變得容易暴躁,以致影響飲食、睡眠習慣、社交或學習表現,甚至出現倒退行為,如遺尿,便要諮詢專業人士。請記著你們並不孤單, 敞開心扉, 總會找到同路人☔。

心泉分享

分享5: 父母孩子 玩住傾 玩住聽

分享5: 父母孩子 玩住傾 玩住聽 父母孩子 玩住傾 玩住聽 一家人玩「有口難言」估字遊戲,未夠十歲的小孩抽到一張寫住「失望」兩個字的卡牌,小孩擺出一副失望透表情,身旁的家長一下子便估中。問小孩甚麼時候最失望,小孩說: 「我知道父母好想我做得好,如參加比賽有好成績,如果我做不到,我會好失望。我失望係因為見到爸爸媽媽失望,我的失望是因為他們失望…..」在旁的家長立刻上前給小孩一個大大的擁抱。

en_GB